精品
:
当代人文与医学
张亚飞 2014110003
针对智慧树人文与医学课程老师的讲解,我也对医学和人文的关系有了一定自己的认识,在此有几点想说一下。
医学是人类与大自然长期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医学从一开始就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 人文医学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特性。本文阐述了医学的人文属性、医务人员的人文品格、人文医学存在的现实基础, 强调在现代医学中, 必须注重和发扬医学的人文精神。人的健康与疾病, 不仅受物质环境的支配, 也受社会制度、经济条件、精神状态的影响, 因此, 医学又是与社会科学密切相关的。”
可见, 我们不能把医学简单地看作是纯自然科学, 而忽略了它浓郁的人文性。就医学的本质而言, 不管把它定义为一门科学, 一项综合的应用技术或技艺, 还是把它视作为一类知识, 一种文化, 一种生活方式, 它都是以人、人的生命、人的健康为服务对象, 以“向善”为基本原则, 以“治病救人, 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为根本宗旨, 其本质是“ 人性化的医疗” , 是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关怀, 对生命和健康的珍爱, 是基于人文、科学、哲学的学问。纵观人类医学发展史, 在医学领域里无不闪烁着人文因素和人文精神。传统的希腊医学关护性的特色非常明显, 主张“知道谁生病比知道生了什么病更重要” 。西方医学的鼻祖希波克拉底视“为病人谋取利益”为医学活动的最高标准。传统的中国医学无论其价值准则还是行为准则, 都贯穿着对人本身的关怀, 如“医生乃生死所寄, 责任匪轻” 、“人命至重, 有贵千金”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要深刻理解医学的人文属性, 必须把握下列几点:第一, 医学目的的人文取向性。医学的目的是诊断、治疗、预防和控制疾病, 维持人的身心健康。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在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微观层面上, 而且还要从家庭、社会、生物界、地球等宏观环境上, 去揭示和把握生命、健康、疾病、衰老、死亡等基本现象的本质和相互联系。因此, 医学不可避免地包含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哲学的思维、文学的情感、经济学的利益权衡、法学的权利维护、伦理学的道德培养等, 并以此作为实现医学目的的人文基石。第二,医学对象的人文社会性。医学的对象是会的人, 而人的社会性要求医生不仅要了解健康与疾病等问题, 而且要了解病人、了解社
感谢下载载
精品
会。正确了解疾病-人-社会之间的关系, 是医学社会性、艺术性、知识性的体现, 更是医学人性化、人文化的根本所在。第三, 医学发展与运行的系统多元性。医学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医疗卫生活动已突破了狭隘的专业领域, 医学的方法也日益丰富呈现多元化。社会的每一个变化都有可能对医学产生影响。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呈现出对称、协调、共生、互补、互动的交融关系
艾钢阳在《医学论》一书中强调:“无论科学性如何强的医生, 如果没有艺术之光的启示, 也不能成为完全的医生。”作为医学主体的医务人员, 其非技术性因素与医疗技术因素一样, 如仁爱之心、社会道德在医疗过程中的内化等都关系到病人的健康。这种非技术性因素原本就是以优良的人文素质为基础的, 只有蕴含人性与修养, 积极掌握相当的语言、文学、历史、哲学、法律、伦理和艺术等人文知识的人, 才能担负起医学合理发展的使命。同时, 在医疗过程中对疾病本质的准确把握, 也需要涉及到人文领域、社会领域的变化, 从这种动态的变化中获得医治对象的心理和生理失和的渊源以及应对策略。医务工作者要使自己具有高尚的医德修养,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是长期的、艰巨的过程, 甚至贯穿了人的一生。这个过程是医务工作者把医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扬善弃恶的内心信念的过程。高尚的医德对医务人员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哲学家康德说过:“没有道德的上帝是可怕的” 。纵观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大师都十分重视人文修养, 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地进行修养。他们的这种道德修养对成为医学大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学是现代科学综合发展的结果, 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在我国, 随着医学技术迅速发展和卫生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导致了医疗活动越来越缺少了人性化, 医学的人文性特点越来越淡化。同时随着环境的恶化、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疾病因素的复杂化, 医学单纯从技术的角度去看待疾病的做法, 使人类面对疾病的时候变得越来越束手无策。因此, 医学必须回归人文的本质。
医学需要人文和艺术等思维的支援
思维方法会影响人们的行动方式。只见病而不见人的思维方式, 必然导致“一切以病情为中心”的医疗行为。不尊重病人的权利, 不了解病人的心理, 不理会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 不注意环境保护, 不关注社会的整体发展等现象正是“以病情为中心”的具体表现。现代医学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难题, 单靠技术是无法解决的。现代社会下的医学需要人文和艺术等思维的支援。现代的医学思维是一个整体过程, 包含与逻辑思维密切相关的技术活动和形象思维相关的人文活动, 两
感谢下载载
精品
者相互渗透、补充。现在医疗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如过分注重技术的作用、医学思维的视野不广、创造力不足等都与人文艺术的思维不足有关。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人的医学科技价值、道德准则、社会规范不可能由基因的资讯自身简单地调整和修改。医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凸现人文精神的重要, 要把握人在医学价值体系中的价值核心地位。 社会及社会化的人需要人文医学
现代医学的发展要以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为基础, 在医疗领域以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为准则, 以显示人类存在的价值和社会人的整体意义, 最终实现医学的技术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的有机统一。对我国医改成功与否的争论, 实际上就是折射出技术医学与人文医学的两个不同的医学思维观的碰撞。认为医改基本不成功的看法, 更多是从老百姓获取医疗保障的程度来分析的;而认为医改基本成功的观点, 则更多是从政治角度和经营角度而言的。保证老百姓的基本医疗是统治阶级加强统治的需要, 因此医改成功与否则是更多地从政绩角度去理解的。医院的建设、设备的改进、床位数的增加、医学生培养人数的增加、卫生投入总数的增加、医院收入的增加等数据则被认为是医改基本成功的重要体现;这种观点是不客观的, 它忽视了人才是医学的主体、老百姓的满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才是医改成功的根本标志在大众眼里, 医学被认为是最具人文精神传统的学科, 医生是最富有人情味的职业。传统医学是人文主导型的医学, 具有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资源。我国古代将医学称为“仁术” , 医生被称为“仁爱之士”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认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 , 并由此指出“医生应当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利他主义、热心、谦虚、冷静的判断… …”在他的医学誓词中具体阐述了医生仁爱的观念:“吾将竭尽吾之能力与智慧, 以己之才帮助病患;戒用医术对任何人等以毒害与妄为。吾将以纯洁与神圣为情, 终生不渝。无论何时登堂入室, 吾都将以患者安危为念, 远避不善之举。”誓词已成为一代又一代医生的行为准则。古代医生的医疗行为中充满了人道主义的温情。20 世纪以前的医学进程非常缓慢, 医生们只能凭借有限的药物和经验, 为病人解除病痛。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和缓解病痛的手段, 因此, 他们在为病人治疗的同时, 更加注重对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通过对病人的同情、关心、安慰等, 给予病人情感的关照。此外, 他们认识到病人躯体上的不适也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痛苦, 而在宗教教义中疾病被视为是上苍对人们不良行为的惩罚,所以减轻病人的精神压力无疑有利于疾病的
感谢下载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