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解剖生理特点
一、 解剖特点
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颊部有坚厚的脂肪垫,有助于吸吮活动, 口腔粘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粘膜干燥,易受损伤和 细菌感染。
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 胃食管反流,易发生溢奶。胃呈水平状,再加上幽门紧张度高,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不成熟, 也是婴幼儿时期易呕吐的原因。胃容量出生时30?60ml,随年龄增大,1?3月90?150ml, 1岁时达250?300ml.
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对消化吸收有利,但肠系膜柔软而长,粘膜下组织松弛,尤其 结肠无明显结肠带与脂肪垂,升结肠与后壁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
年龄愈小,肝脏相对愈大。婴儿肝脏结缔组织发育较差,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 肝硬变,但易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如缺氧、感染、药物中毒管均可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 二、 生理特点
新生儿唾液分泌少,随发育而增加。但小婴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故3个月以下小儿 不宜喂淀粉类食物。婴儿胃排空时随食物种类而异,J般水为1. 5?2小时,母乳2?3小 时,牛乳3?4小时。
婴儿肠粘膜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低于成人,但因奶中乳糖食量低,仍可正常分解、吸收。 幼婴尤其是未成熟儿肠壁薄、粘膜血管丰富,肠粘膜屏障作用较差,肠腔内微生物、过敏原 及不完全分解产物可经肠粘膜进入体内,引起全身性感染或变态反应病。
幼婴因胰腺酶活性低、胆汁分泌少,对脂肪及蛋白质消化、吸收都不完善。
新生儿出生后几小时,肠道开始出现细菌。肠道菌群受食物成分影响,母乳喂养者以双 歧杆菌及乳酸杆菌为主;人喂养则以大肠杆菌为主。肠道细菌对体内合成维生素和其他B 族维生素起重要作用。消化功能紊乱时,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而致病。
第二节
小儿腹泻病
定义:小儿腹泻病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 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 小儿营养不良、生长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
小儿腹泻病是指
A病毒性肠炎
B 喂养不当引起的腹泻 C 细菌性痢疾
D 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腹泻为主的综合征 E肠道外感染引起的腹泻 答案:D
17 小儿腹泻发病率高的年龄组是(2004)
A <3个月 B 3?5个月 C 6个月?2岁 D 3?4岁
E 5?6岁 答案:C (2004) 一.病因
(一)小儿腹泻病的内在因素: 1. 乱。
2. 机体防御功能较差①胃内酸度低,而且婴儿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 力减弱;②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③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 有拮抗作用,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时或由于使用抗星素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时,均易患肠道感染。
肠道内感染不是导致小儿腹泻病的内在因素。 2.
哪项不是导致小儿腹泻病的内在因素
消化系统特点①消化系统发育不良,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对食物的耐受力
差; ②因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较重,因此易于发生消化功能紊
A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B 消化道负担过重 C肠道内感染
D 血中免疫球蛋白及胃肠道分泌型IgA低 E胃内酸度低
答案:C
3. 人工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等)、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有 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X家畜乳中虽有上述某些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 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污染,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感染因素
1. 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Rotavirus)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其次有肠道病 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诺伏克病毒、冠状病毒、星状和杯状病毒等。 诺沃克病毒(NOrmlk viras)多侵犯儿童及成人,与婴幼儿腹泻的关系不密切;其他病毒如腺 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星状病毒、嵌杯病毒属(Calicivirus)等有时可 引起腹泻,但不是主要病原。
2. 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 (1)
致腹泻大肠肝菌:可引起各年龄组人群腹泻,尤其是婴幼儿。已知的菌株可分
为5 大组,具有不同的致病毒性和发病机制。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 coli, EPEC);②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 coli, ETEC);③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 一vasive E coli, EIEC);④出血性太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 coli, EHEC);⑤粘附 集聚性大肠杆菌(enteroadherent—aggregative E coli)。
(2)
空肠弯曲菌:与肠炎有关的弯曲菌有空肠型、结肠型和胎儿亚型3种,致病菌
直接 侵入空肠、回肠和结肠粘膜,引起炎症性、侵袭性腹泻,某些菌株亦能产生肠毒素。
(3) 腹泻。
(4)
耶尔森菌:除侵袭小肠、结肠壁细胞外,并产生肠毒素,引起侵袭性和分泌性其他:沙门菌(主要为鼠伤寒和其他非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嗜水气单胞
菌、难辨 梭状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均可引起腹泻。
3. 真菌 致腹泻的真菌有念珠菌、曲菌、毛霉菌,小儿以白色念珠菌多见。 4. 寄生虫常见为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和隐抱子虫等。 (三)非感染因素
1. 食饵性腹泻 多为人工喂养儿,常因喂养不定时,饮食量不当,突然改变食物品种, 或过早喂给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品引起。
2. 症状性腹泻如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肾盂肾炎、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 病时,可由于发热和病原体的毒素作用而并发腹泻。
3. 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或大豆(豆浆)过敏而引起腹泻,对牛奶过敏者较多。 4. 其他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缺乏,活力降低(主要为乳糖酶),肠道对糖的消化吸 收不良,使乳糖积滞引起腹泻;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 减少等都可能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致腹泻。 二、临床表现
(一)急性腹泻(病程〈2周) 1. 腹泻的共同临床表现 (1) 痊 愈。
(2)
重型腹泻:多为肠道内感染昕致。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
来。除 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及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一般状态 较差,烦躁不安、精神萎靡、意识朦胧,甚至昏迷。
1)胃肠道症状:食欲低下,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咖啡色液体;腹泻频繁,大便每日 10至数10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有少量粘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
2)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5 婴儿腹泻毒型与轻型的主要区别点是(2002) A 发热、呕吐的程度 B 腹泻,每日10余次
C大便蛋花汤样,混有粘液 D大便镜检有大量脂肪球 E有水及电解质紊乱
%1 脱水:小儿脱水程度的试题在历年考试中多次出现。由于吐泻丢失体液和摄入量不足, 使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减少,导致不同程度(轻、中、重)脱水,由于腹泻丧失的水和 电解质的比例不尽相同,可造成等渗、低渗或高渗性脱水,以前两者多见。
脱水的程度
常以丢失液体量占体重的百分比来表示。因病人常有液体丢失的病史
及脱水体征,在临床如病人无近期的体重记录,体重下降的百分比常可通过体检及询问病史
轻型: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食欲 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