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各位专家好!今天我要做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程分析。我主要从课程定位和性质,教学目标,学情,课程实施,教学反馈与教学效果、课程实施反思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

性质: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通过教育引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定位:

? 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公共基础课 ?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之一

?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 面向大一新生开设

? 同时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与大学生生活结合最密切的一门课程

与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密切配合,共同承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

二、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为人才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础。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即掌握两方面知识,养成四种能力,提升两种素质。

1.知识目标。通过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具体来说,一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理论、原则;二要帮助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掌握相关法律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提高大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培养大学生“知行统一”的道德实践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提升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三、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我校各专业大一学生。

1.知识方面:有基本的思想道德、法律知识基础,但深度、广度不够,尤其理工专业,多数学生欠缺。

2.能力方面:思维活跃,认知能力较强,但多数大学生“知行分离”,道德实践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有待提高。

3.态度方面:思想纯朴,学风良好。但对该课程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课程内容与学生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和“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两门选修课直接关联,尽管在理论深度上和呈现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大部分内容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浅显涉及过、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所以缺乏新鲜感,自然少了学习的兴趣。

需要在教学中下功夫,尤其要重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问题。 四、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个方面。 (一)理论课程实施 1.内容设计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36学时,由四个知识模块组成。

成长适应教育:此部分提供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转变的指导及核心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应学时4课时。

思想教育:此部分提供总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历史定位和时代方向问题。对应学时为12课时。

道德教育:此部分是前一部分知识在道德领域的延伸,提供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对应课时8课时。

法治教育:此部分帮助大学生知法,用法,守法,护法,提升其法律素养。对应课时共12课时。

模块的几个部分,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相互渗透和融合,整个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既避免教材有关章节内容的重复,又体现了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教学重点

本课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结合大学生实际,重点进行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具体:

一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由中学到大学的过渡,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二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弘扬中国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四是教育和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具备法治思维,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3.教学难点

知行统一,知——情——意——行。我们的理论体系再完备,如果无法转化为大学生的实际行动,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所以本课程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大学生从理论知识的习得转化为行为的自觉。我们把它概括为一个树立、三个实现。

即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科学信念,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统一,实现法律意识与守法行为相统一。

4、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本课程涉及面广、时代性强、与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密切的特点,我们不断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创新。

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案例(或实例)导入+理论分析+问题讨论(或辩论)”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由“要你怎么做”的被动思维模式变成“我应怎么做”的主动思维模式。

2.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我们这门课的课堂教学全部安排在媒体教室,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课程的内容,精心制作课件,准备案例,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图文并茂,音像兼备,更形象、直观、信息量更大,提高了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了三个结合。一是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辩论、演讲、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锻炼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知识和思辨、表达的能力;二是课堂授课与个别交流释疑相结合,除了课堂教学,还通过网络、电话、面对面谈心等方式,为学生解惑答疑;三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教师在授课之余指导学生的创业设计、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断改革创新,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真正发挥传授知识、训练能力、陶冶情操和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

5、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

近年来,我们不断进行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一是重视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主要通过课内外作业、课堂测验、课堂活动表现、考勤等方式实施考核。。

二是注重期末考试命题的科学合理性和教育性。将考察重点放在对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考察,采用通过精选案例材料,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材料分析、小论文等方式,使考核本身就具有教育的意义。(钓鱼岛事件、中国式过马路、网络大V、广场舞、旅游文明、诚信典型、APC蓝、父子协议、复旦投毒案、一封辛酸父亲的来信、啃老族、志愿服务、本校典型大学生等发生在考试年度内的事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各位专家好!今天我要做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程分析。我主要从课程定位和性质,教学目标,学情,课程实施,教学反馈与教学效果、课程实施反思等几方面进行分析:一、课程性质与定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具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ij4p36xg220sz532alg3gznb0gt5600bs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