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A率13折线编码
一、 A率13折线编码简介
1、 A率13折线的产生
A率13折线的产生是从不均匀量化的基点出发,设法用13段折线逼近A=87.6的A率压缩特性。具体方法是:把输入x轴和输出y轴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划分。对x轴在0~1(归一化)范围内不均匀分成8段,分段的规律就是每次以二分之一对分,第一次在0到1之间的1/2处对分,第二次在0到1/2之间的1/4处对分,其余类推。对y轴在0~1(归一化)范围内采用等分法,均匀分成8段,每段间隔均为1/8。然后把x,y各对应段的交点连接起来构成8段直线,得到近似A=87.6的A率压缩特性。这种近似中会得到13段(正负)斜率不同的折线,所以称其为A率13折线。 2、A率13折线的编码
8在13折线编码中,普遍采用8位二进制码,对应有M?2?256个量
化级,即正、负输入幅度范围内各有128个量化级。这需要将13折线中的每个折线段再均匀分为16个量化级,由于每个段落长度不均匀,因此正或负输入的8个段落被划分成8?16?128个不均匀的量化级。按折叠二进制码的码型,这8位码的安排如下:
极性码
C1 段落码
C2C3C4 段内码
C5C6C7C8 其中,第一位表示采样点的极性,第二到第四位表示采样点所在段落。第五到第八位表示每段内的一个均匀量化级。
3、13折线幅度码及其对应电平 量化段序号 i=1~8 8 7 6 5 4 3 2 1
电平范围 (Δ) 1024~2048 512~1024 256~512 128~256 64~128 32~64 16~32 0~16
段落码 C2 C3 C4 111 110 101 100 011 010 001 000 表一
段落起始电平I(i) Δ 1024 512 256 128 64 32 16 0 量化间隔 ΔV(i)Δ 64 32 16 8 4 2 1 1 4、段内码
段内码 电平序号 C5 C6 C7 C8 15 14 13 12 11 10 9 段内码 电平序号 C5 C6 C7 C8 7 6 5 4 3 2 1 0111 0110 0101 0100 0011 0010 0001 1111 1110 1101 1100 1011 1010 1001 8
1000 表二
0 0000 二、1、流程图
1)编码 2)译码
2、编程思路 编码
根据电平的极性判断C1码,正为1,负为0。——>根据电平范围可按照表一判断出段落码C2C3C4——>用电平值减去段落起始电平,除以相应的量化间隔,将得到的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根据表二就可以判断出相应的段内码C5C6C7C8. 译码
根据C1来判断电平的极性,1为正,0为负。——>量化段序号i=4*C2+2*C3+C4+1,则根据表一判断出起始电平I(i)——>j=8*C5+4*C6+2*C7+C8,段内码对应的电平值为I1(i)=j*ΔV(i)Δ—>译码后电平值为I(i)+ I1(i)。 三、原始音频和译码后的音频
实验二.均匀量化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测试
一、均匀量化简介
把输入信号的取值域按等间距分割的量化成为均匀量化。在均匀量化中,每个量化区间的量化电平取在个区间的中电。其量化间隔ΔV取决于输入信号的变化范围和量化电平数。设输入信号的最大值和最值分别为a和b,量化电平数为M,则均匀量化时的量化间隔为 ΔV=(a-b)/M 量化器输出为
m(q)=q(i),m(i-1)<=m<=m(i)
式中:m(i)是第i个量化区间的中电,可写为
m(i)=b+iΔV
q(i)是第i个量化区间的量化电平,可表示为
q(i)=[m(i-1)+m(i)]/2,i=1,2,…,M
二、自然码、均匀量化以及输入信号为均匀分布的PCM码的抗噪声性能
1、接受端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为 m(t)’=m(t)+nq(t)+ne(t)
式中:m(t)——输出端信号成分,其功率用S0表示;
nq(t)——由量化噪声引起的输出信号,其功率用Nq表示 ne(t)——由信道加性噪声引起的输出噪声,其功率用Ne表示 系统的输出信噪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