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文 科 数 学
注意事项:
号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位封座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密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号不场考第I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5分,共40分. 订 1.已知集合A? ?xx?2?,B??–2,0,1,2?,则AB?( )
A.?0,1?
B.?–1,0,1?
C.?–2,0,1,2?
D.?–1,0,1,2?
装 号证2.在复平面内,复数11?i的共轭复数对应的点位于( ) 考准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只 3.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值为( )
卷 名姓 此 级班
千里之行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A.
12 B.
56 C.
76 D.
712 4.设a,b,c,d是非零实数,则“ad?bc”是“a,b,c,d成等比数列”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十二平均律”是通用的音律体系,明代朱载堉最早用数学方法计算出半音比例,为这个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音程分成十二份,依次得到十三个单音,从第二个单音起,每一个单音的频率与它的前一个单音的频率的比都等于122.若第一个单音的频率f,则第八个单音频率为( ) A.32f
B.322f
C.1225f
D.1227f
6.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在此四棱锥的侧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7.在平面坐标系中,AB,CD,EF,GH是圆x2?y2?1上的四段弧(如图),点P在其中一段上,角?以Ox为始边,OP为终边,若tan??cos??sin?,则P所在的圆弧是( )
A.AB
B.CD
C.EF
D.GH
8.设集合A???x,y?x?y?1,ax?y?4,x?ay?2?,则( ) A.对任意实数a,?2,1??A B.对任意实数a,?2,1??A C.当且仅当a?0时,?2,1??A
始于足下
1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D.当且仅当a?3时,?2,1??A 2
第II卷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0?,b???1,m?,若a??ma?b?,则m?_________. 9.设向量a??1,10.已知直线l过点?1,0?且垂直于x轴,若l被抛物线y2?4ax截得的线段长为4,则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_________. 11.能说明“若a?b,则
1a?1
b
”为假命题的一组a,b的值依次为_________. 2212.若双曲线
xa2?y4?1?a?0?的离心率为52,则a?_________. 13.若x,y满足x?1?y?2x,则2y?x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14.若△ABC的面积为34?a2?c2?b2?,且?C为钝角,则?B?_________;c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13分)设?an?是等差数列,且a1?ln2,a2?a3?5ln2. (1)求?an?的通项公式; (2)求ea1?ea2??ean.
千里之行
16.(本小题13分)已知函数f?x??sin2x?3sinxcosx. (1)求f?x?的最小正周期;
(2)若f?x?在区间????3??3,m??上的最大值为2,求m的最小值.
始于足下
2
17.(本小题13分)电影公司随机收集了电影的有关数据,经分类整理得到下表:
电影类型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第四类 第五类 第六类 电影部数 140 50 300 200 800 510 好评率 0.4 0.2 0.15 0.25 0.2 01. 好评率是指:一类电影中获得好评的部数与该类电影的部数的比值. (1)从电影公司收集的电影中随机选取1部,求这部电影是获得好评的第四类电影的概率; (2)随机选取1部电影,估计这部电影没有获得好评的概率;
(3)电影公司为增加投资回报,拟改变投资策略,这将导致不同类型电影的好评率发生变化.假设表格中只有两类电影的好评率数据发生变化,那么哪类电影的好评率增加01.,哪类电影的好评率减少01.,使得获得好评的电影总部数与样本中的电影总部数的比值达到最大?(只需写出结论)
千里之行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18.(本小题14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平面PAD?平面ABCD,
PA?PD,PA?PD,E,F分别为AD,PB的中点. (1)求证:PE?BC;
(2)求证:平面PAB?平面PCD; (3)求证:EF∥平面PCD.
始于足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