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当堂训练”实践探索
摘要: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在实践中施行“当堂训练法”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当堂训练法”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的改进上,强调当堂训练的落实。
关键词:实践能力;个性化发展;“当堂训练法”
作者简介:杨晓红,任教于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
“当堂训练法”即教师在课堂上先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边学边思边疑,着重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点,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能力。
一、结合教师教学情况,加强语文教师的实践锻炼
语文是时间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所以,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加强自身的实践锻炼,丰富实践经验,在给学生“水”的同时,使自己成为一条流动的“河”。 二、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化改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目前我们所采用的教材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难度偏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德和谐发展。现在的学生是第二代独生子女,严重缺乏生活体验和阅读体验,加上大多受家庭和社会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习新课程时一定是非常困惑的。
如果我们非常教条地按照教材的内容安排来进行教学,那一定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只能看着教师在分析。独特体验丰富的学生还能看懂,但是如果要求他们自己独立完成,那还是存在很大困难的。基础较差的学生就只能是听个一知半解,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讲就成“听天书”了。所以,我们必须对现行教材进行修改。减少需要抽象思维、需要进行逻辑推理的内容。增加直观的、操作性强、学生又感兴趣的内容。
三、结合课堂教学情况,落实“先学”和“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法”,其精髓应该在“先学后教”上。学生先进行自学,教师应注意三点:
(1)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教的要求,不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
(3)教的方式,即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一般不超过五分钟,就能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这如同汽车进入高速公路,如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教师就要当“引桥”,当“路标”。
教师要从过去“满堂灌”的“第一线”退到“第二线”,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之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还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等。最后,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十五分钟,让学生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还要保证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要求学生当堂完成练习,还必须注意”循序渐进”。在这过程中,如果我们要求学生完成“不可能的任务”,那这个“当堂”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我们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题目,一定要让学生们能够通过自己努力将难题解决掉。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接受这样的方法,他们也就会逐渐地从学习中得到乐趣,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题目的难度也就可以随之加深了。
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由传统的“集体授课制”变为“个体”和“集体”相结合,以”个体”为主的形式,课堂教学过程由过去老师满堂灌,变为如今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循序渐进地自学的过程,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这种课堂教学结构,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载体。这种课堂教学结构,确保了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从根本上保证了减轻学生课外过重的负担,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四、结合学生个体情况,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有所区别的,我们在“当堂训练”的过程中不能漠视这些差异的存在。我们应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教法,采用不同的训练,布置不同的训练题目,让每个学生能够最方便地进行学习。但是这里有个矛盾,学生有几十个,教师仅一名,每节课的时间也是很有限的。所以在目前还是大班化教学的阶段,我们首先应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要求。在这同时,我们也要允许学生间差异的存在,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要教好每一学生,前提是需要有“人人都能学好”这样的思想观念作基础。作为一种观念,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如果先确定一种心理定势:大部分学生能基本学会,只有少部分学生学得好一些,也必然会有一部分学生学得很差。这样往往会使教师自学或不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于少数尖子生,而放弃学习能力差的部分学生。正确的做法是: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向学习的难度和广度进军;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对于基础稍差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尽力完成,多多肯定他们的努力;对于有些的确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只完成部分练习或是布置另外的题目,不必过分苛求。
“当堂训练法”施行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干,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师生互动,学习气氛空前地融洽。以前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都能适应新的教学方法,而且都反映以前听不懂的现在都可以自己掌握了。
总之,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思维活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并且通过练习的方法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巩固学习的效果,提升学习的效果。
“当堂训练法”要求教师不挑剔,不选择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
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
“当堂训练法”也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需要加倍的辛勤劳动,以极端认真和审慎的态度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进行课后辅导,精益求精地对待任何一项工作。
当然,“当堂训练法”在具体实施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某些环节还不尽如人意。比较突出的是在布置的练习上,难度和数量有时候把握得不好。学生的差异性还没有充分地予以考虑,这在今后的实践中尤其应该注意,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 邮政编码:2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