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course will help you gain the ideas, owledge and skills you need to write fundraising copy that produces more impressive and profitable results.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三)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4·南京检测)有人写道:“天下大乱,需要‘救市’,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究竟孰是孰非?在黑夜的背景下,诸子的身影如群星般闪耀。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C.人与社会的和谐
B.社会现实 D.人的生命
B [由题干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诸子百家面对社会变革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因此,其关注的共同点是社会现实。如儒家的“仁”“仁政”,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治”,墨家的“兼爱”“非攻”等。]
2.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下列观点中,属于该思想流派的是( ) A.“兼相爱,交相利”
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根据材料“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可知该思想流派为道家。“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思想,故A项错误;“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道家思想,故B项正确;“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
3.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以下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 ) A.有教无类 C.仁者爱人
B.诲人不倦
D.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A [“有教无类”是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体现了教育公平、平等的原则,故A项正确。]
4.战国诸子争鸣时,各流派都声称自己的智慧包罗万象,认为竞争对手那只是部分真理。“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孔子仁知且不蔽”。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 A.墨子 C.荀子
B.韩非子 D.孔子
C [材料含义是墨子只重视实用但不懂得礼仪,申子只知拜倒于权势但不明白智慧的重要,庄子只追求自然的力量但忽视人的力量,孔子仁爱智慧而且无所蔽,从中可以看出持这一观点的人尊崇孔子,故应是儒家学派孔子之后的代表人物,故C项符合题意。]
5.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
1
this course will help you gain the ideas, owledge and skills you need to write fundraising copy that produces more impressive and profitable results.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 A.儒学家崇尚空谈的形象 B.儒者具有担当的时代精神 C.儒者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儒家推动社会转型的努力
B [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学思想没有被各国统治者采纳。“碰壁”后,孔子发出“苟用我者”在数月及三年将有所成效的言论,孟子认为“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可见儒学家具有担当的时代精神,故选B项。]
6.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C.墨家
B.道家 D.法家
D [儒家主张贵贱有序,强调“仁”,排除A项。道家主张清静无为,排除B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法家重视社会变革,主张重农抑商,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D项正确。]
7.某学者指出:“孔子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而墨子则是一种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下列孔子、墨子的主张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 A.仁者爱人、兼爱 C.仁者爱人、非攻
B.克己复礼、兼爱 D.克己复礼、非攻
B [孔子出生在动荡的春秋时期,面对乱世,他极力维护周礼,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墨子思想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他代表小生产阶层利益,与儒家思想针锋相对,追求一种新社会秩序,故B项正确。“仁者爱人”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但不能说明孔子维护传统制度,墨子主张“非攻”是反对非正义战争,与追求新社会秩序无关,故排除A、C、D三项。]
8.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胡适讲道:“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这表明( ) A.“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 B.礼制是诸侯治国的依据 C.先秦统治强调“隆礼重法” D.儒家和法家有渊源关系
A [荀子强调礼对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胡适认为“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故A项正确;礼制主要是儒家思想,诸侯治国的依据主要是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隆礼重法”就是将道德教化与法律约束、德治与法治相结合,使礼与法共同化导人心、共建社会秩序,材料未体现,故C项错误;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2
this course will help you gain the ideas, owledge and skills you need to write fundraising copy that produces more impressive and profitable results.9.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 )
A.霾是灾难的象征 C.天人感应
B.君权神授 D.自然规律
C [根据“‘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可知是将“天”与“人事”结合,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根据“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可知,这些“灾”和“异”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它们是天对人间的警告。题干理论的本意是借助天对人间帝王起限制、威慑与警示的作用,这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故C项正确。]
10.(2024·株洲质检)《汉书·董仲舒传》说:“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这表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是( ) A.董仲舒极力推动的结果 B.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儒生孝廉有利政治清明 D.汉武帝与大臣们都推崇儒学
B [题目问的是主要原因,董仲舒的推动只是主观原因,故A项错误;汉武帝之所以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是基于国家统治的需要,故B项正确;儒生孝廉与设问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推崇儒学不能成为罢黜百家的理由,故D项错误。]
11.汉代的经和传已经互相矛盾,经学学者追求用支离破碎的僻义去逃避别人的诘难,而牵强附会,巧为立说;解说五个字的文章,即达到二三万言。材料说明当时( ) A.经学学者的研究能力加强 B.儒学逐渐与社会现实结合 C.儒学研究陷入零散与繁琐 D.经学因晦涩受到佛道冲击
C [从材料中的“经学学者追求用支离破碎的僻义去逃避别人的诘难”“解说五个字的文章,即达到二三万言”来看,汉代儒学研究已陷入零散与繁琐之中,故答案为C项。] 1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B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到西汉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反映出思想领域从多元化走向单一性,也反映出了政治领域的相应变化,即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