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畜牧行业)云南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复习思
考题
《农业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2012)
1.L型细菌
细菌细胞肽聚糖受到破坏或肽聚糖的合成被抑制后,于高渗条件下,有部分细菌仍能存活而变成细胞壁缺陷细菌,称为L型细菌。 2.质粒
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于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的环状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3.荚膜
某些细菌如肺炎球菌、炭疽杆菌等于细胞外面有壹层较厚的粘液性物质,称为荚膜。 4.鞭毛
有些杆菌、弧菌及螺形菌的菌体上具附有细长、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5.菌毛
有些细菌表面于电镜下可见有较鞭毛短而细的丝状物,称为菌毛。菌毛包括性菌毛和普通菌毛俩种。 6.芽胞
某些菌于壹定的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于菌体内形成折光性强、不易着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称为芽胞。
7.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壹定能杀死芽胞的方法。
8.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
壹.湿热和干热哪壹种灭菌效果好?为什么?
答:于同样作用温度和时间的条件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因为: 1.湿热时菌细胞吸收水分,蛋白质较易凝固。蛋白质含水量升高,凝固所需的温度降低。
2.湿热穿透力比干热大。
3.湿热的蒸汽存于潜热,这种潜能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品的温度
9.外毒素:大多来自G+菌生长过程中合成且释放到细胞外的物质,化学性质为蛋白质,对热不稳定,100℃30分钟可破坏,对酸和蛋白酶亦敏感;毒性强,对组织有选择性毒性如神经薄素,肠毒素和细胞毒素,引起特殊病变;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亦可经甲醛处理成为类毒素,用于人工自动免疫。 10.内毒素:是G—菌细胞壁结构成分,化学性质是脂多糖,菌体裂解后游离出来,其化学性质稳定,100℃30分钟不易破坏;毒性较弱,来自不同细菌的内毒素致病作用大致相同: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和内毒素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抗原性弱,刺激机体只能产生lgM抗体,没有中和作用,内毒素不能脱毒制成类毒素。
11.烈性噬菌体(lyticbacteriumphage):感染细胞后引起细菌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12.温和噬菌体(Temperatebacteriophage):能和宿主细菌同步复制的噬菌体,因而于噬菌体不需引起溶菌就能通过胞分裂遗传。
13.原噬菌体(protophage):温和噬菌体以其核酸附着于细菌染色体的壹定位置上,和细菌染色体壹道复制,称原噬菌体。结果:每个子细胞均成为溶解性细菌。 14伴孢晶体:伴随芽孢形成的同时,苏云金杆菌细胞的另壹端形成的对鳞翅目昆虫有毒性的蛋白质晶体物质
15反硝化作用:微生物仍原NO3-产生气态氮的过程称为反硝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