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必读》(精华总结)第一部分:经典问答
十、如何使用计算机和管理文献
1 . 如何使用计算机
实验室要是公用的计算机一定要保密和备份自己的文档,防止丢失!同时要进行完善的目录分类. 我建议采用固定的个人文档的命名系统,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①【文件名】作者姓名文献标题时间例:FanCD食品生物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20020806,作者姓名:最好采用英文 姓拼音+名拼音的书写,FanCD表示姓范,名崇东,文献标题:取名时尽量包括文献中出现的关键词,时间:采用固定格式年分月份日期xxxx-xx-xx,不足的用0补全,如20020806表示2002年8月6日,出于一些专业需要,我们要表明文献的重要程度,机密度,可信度等可以采用以下规则,在上面的文件名后面添加。代谢字母+数字如Z0.代谢字母:取类型的拼音首字母,数字:越小表示程度越高.通过这样的命名,我们可以方便的挑取某作者的文献(根据文献名排序)。
②【文件目录系统】文件目录在计算机信息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其实属于信息分类学的内容,日常生活中我们没有必要象国家图书分类法那样去对信息进行专业的分类,也不可能做到,但是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分类方法,这是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的重要环结。目录命名方法因人、工作需要而大不相同。
③【版本信息】版本信息是大多数人忽略的一个问题。一般而言,windows操作系统下,浏览文件是包括一下属性:文档名称(文件名),文档格式,修改时间(计算机系统时间),大小(占有存储空间),属性(只读,隐藏、存档等),作者(建立的计算机注册名),这里要讲的是office文档版本信息,有了以上几点,相信你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能快速准确的得到你所要的一切!
2. 如何管理参考文献
到了写论文的时候觉得这么多参考文献,很难管理,写到文章里面,修改一下,差点全部乱套,近200个参考文献打架啦!有些不知道如何是好。用文献管理软件吧,也不好,大部分中文文献要手工录入,是个不小的工作,在word用域,重复文件的处理也比较麻烦。参考卫师兄的方法自己改进一下就是编号,这个编号首先要自己把自己的文档分类,一大类在计算机里面的叫E-××(电子文档的意思),打印出来的叫P-××(print的意思),还有图书管借的书B-××(Book)的意思。此外按照文献的类别可以分为测定D(determine) ,综述S( summarize ),分离Se(separate ),数据处理D(data)等等,这样对所有文献进行一个统一的编号,把编号写于文献的文件名最前。如P-S-25-256-333就是打印出来的综述类第25个文件的第256-333页喽!在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按照格式编写一个专门的文档。这样写文章时先不要写出参考文献,修改结束时在按照编号一个一个的加上去很方便!把表格copy到word中利用表格转换为文字就可以了。要是对文档管理软件熟悉,还是用软件,但是这种土的方法也比较实用!
LYL. BRIDGE. CIVIL. SWJTU 24
批注 [LYL37]: 推荐使用软件Endnote或NoteExpress。对于网页的保存和管理推荐CyberArticle 《研究生必读》(精华总结)第一部分:经典问答
十一、如何做好助教工作
研究生一般都要作一些助教的工作,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当然
现在老板带的学生多,这种机会也要靠自己去努力争取。一般是带本科学生作实验(有时候作老师的助手有时自己独自授课)还有就是带本科大四的学生作毕业课题。我研一、二的时候作过,姑且先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总体上我认为要是带实验自己得很熟悉,对实验的技能比较熟练,要是带课题,最好和自己的课题相近,这样对自己的课题也有帮助,实际上好多人带本科课题就是自己课题的一章,何乐而不为?
1. 认真的做好准备
不要说也知道,既然是给别人上课,自己要好好学习,否则误人子弟可不好。我第一次带实验觉得实验以前作过,很简单,可是课上讲的时候就丢三落四,搞的学生把7根凝胶柱子都流干啦!想起来有些惭愧啊!哪怕是辅助老师上课,也要充分准备,要是有讲课内容最好写备课笔记,这样讲起来有条理,学生问问题也不怕,实在不会的就说不会,万万不能讲错。
还有就是讲课的时候声音要大,速度要慢!毕竟好多学生不会去预习,做好实验就全部考我们讲的内容。要把实验关键的地方列到黑板上,成功率更高些!批改作业的时候不能全部只打个分数,要适当的给一句评语,学生看了会很感动的!:)
2. 对学生负责
要有对学生负责的心理,尤其是带本科大四的学生作毕业课题。我身边有些研究生开始学自己作老板,好不容易逮到一个劳力,就像有些老板一样把学生当做机器,让他们干活。我觉得很不好。
我一直认为本科生作实验,不要求有什么科研成就(有更好),最重要的是学到一些技能和方法,尤其是考研究生的学生,要为将来研究作好准备,我们作师兄师姐的当然要教他们好多东西!所以带学生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学到东西,当然要是他们自己知道学习,作实验也会更用功,双赢的事呀!
LYL. BRIDGE. CIVIL. SWJTU 25
《研究生必读》(精华总结)第二部分:专题精华
一、邹承鲁院士写他是如何读文献
无论题目从何而来,都必需紧密追踪当前有关科学领域发展的动向。从研究
生时代开始,在导师教导下,以周围同学为榜样,我就养成了每周必定去图书馆浏览最新期刊的习惯,几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如果确实有事,下周必定补上。我当时有一个小记录册,登录所有对本专业重要的刊物,每期读过后,一定做记录,决不遗漏一期,直至今日。现在可以在网上阅读所有重要刊物的目录和摘要,这就更容易做到了。掌握文献、对文献进行综合,以批判的眼光评价文献,并从中提取出有用的和正确的信息以指导今后的研究是一个能独立工作的科学工作者必备的能力。
1. 阅读与创新
阅读文献以追踪当前发展动态时,务须切记发挥自己判断力,不可盲从,即使是知名科学家和教科书有时也会有错误。古人说得好:“ 尽信书不如无书”。在追踪当前发展的重要方向时切记,你看到的问题别人也同样会看到,越是重要的问题竞争必然越是剧烈,在研究条件不如人时,如果没有创新的研究思想,独到的研究方案是不可能超越他人得到成功的。虽然国际上也有对于某些重要课题一哄而起的情况,但在我国似乎特别严重。缺乏自己的创新思想而片面一哄而起追求热点,是一条必然失败的路线,最多只能是为别人成果锦上添花,或做一些小修小补的工作而已。关键在于自己的创新思想。
创新思想来自何处,虽然灵机一动产生了重要的创新思想,在科学史上确实有所记载,但这毕竟是比较罕见的,而远远更为常见的是天才出于勤奋,创新出于积累,积累可以是个人积累,也可以是本人所在单位的长期积累。这就是前面提到的旺火炉原理,也是诺贝尔奖经常出在少数几个单位的原因。只有勤奋努力才能不断有优秀工作的积累,才可能在工作中逐渐产生真正创新的,别人无法剽窃的创新思想,才有可能在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而在一个炉火熊熊的旺火炉中,不断会有优秀工作的积累,优秀人才的产生,并且创新思想和人才的不断相互作用,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就会不断创造出新的突破性成果。
对于初次进入一个领域的新手,必须阅读大量的文献,才能把握本领域的动态和方向。
记得一个留洋的研究生说,起初导师让他读大量的文献,而且每天都规定了数量,好像是100篇吧?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请教导师,却被告知只要每天把数量读够就行了。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终于最后融汇贯通,也理解了导师的方法。
所以,我觉得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多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了。 而且,每个作者的研究方法多少有所区别,读得多了,渐渐就会比较出研究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今后的研究大有裨益。
其实,由于现在科技进步很快,即使是自己从事的领域,也有很多新技术、新观点不停的出现,所以,即使是个“老手”,如果懒于更新自己的知识,也会很快落后。
LYL. BRIDGE. CIVIL. SWJTU 26
《研究生必读》(精华总结)第二部分:专题精华
2. 论坛的利用
在文献多如牛毛的今天,其感觉犹如日益增多的帖子,在不想漏掉好东西的前提下。
① 把握动态,每天入园后先浏览一遍自上次登陆以来的新帖子,感兴趣的再看看,必要时保存或收藏,这大体相当与杂志的目录,以此保证不会漏掉新的东西。
② 回过头来重点看看感兴趣版块的精华帖、高人气帖、加密帖等,这相当于感兴趣砖头杂志的综述、评论、或是cutting edge(JI)之类的。 ③ 好东西不仅仅只在感兴趣版块,其他版块也有一些,在空的时候看看其他版块的精华帖、高人气帖、加密帖等,这相当于相关砖头杂志的综述、评论、或是cutting edge(JI)之类的。
④ 用搜索功能查找特定关键词的帖子,大体相当于定题检索。
⑤ 随着对领域的熟悉,特别是对大师级人物的熟悉,有时可看看这些作者的帖子。
⑥ 在信息的今天,没谁敢说已经超一流,不需再接受新的东西;更没有人能够熟悉所有的领域。
3. 文献阅读经验之一
① 由点到面。选工作实践中的疑点、热点,由一个小枝节,检索较全的文献,一般近期的20 篇左右已经相当多了。之所以不必在意3年以前的,是因为知识更新非常快,且网上能查到的多为近几年的全文。学习别人是怎么发现解决问题的。知道目前对这个问题的共同看法,和分歧。然后,扩展开,根据兴趣和研究的目的,知道在研究的领域:谁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多,谁的文章最多最新最有启发性。去图书馆找他的文章看全文。逐步扩展自己的视野,构建个人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看法。 ② 由杂到精。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后,对于繁杂的文献,要有个人的判断。追踪某个专题、某个专家的研究进展,比较对于同一专题的论点的发展,掌握其新的方法或新结论,或注意作者观点的改变,探究其原因。培养个人的学术修养。对于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定期浏览,从面上了解学术进展和热点,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工作进展,逐篇仔细阅读新作。
③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无论是工作中的点滴发现,思想火花,都应该写下来。我和王忠诚院士、顾玉东院士的接触中,发现他们都有记卡片的习惯。病例随访、文献观点,等等。到写作文章时,都是现成的材料。现在有了电脑,但是写文献综述是一个完善知识结构的好方法。随时记下论点,个人心得,会有事半功倍的成绩。无论写在纸上,还是记载在电脑内,都应该有一个记事簿,并且经常整理。
④ 对于下载的文献,要以其内容建立以专题杂志按时间先后的专门分类。哪些需要仔细阅读并保存,哪些用处不大,待删除,哪些需要阅读却尚未阅读。以后想到时,还能及时找到。
⑤ 天天学习。文献天天有。如果只作为一个收藏家,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下载的目的是学习。通过阅读,掌握专业领域的方法和知识。只要坚持学习,就会积累起自己的知识架构。水到渠成,游刃有余。
LYL. BRIDGE. CIVIL. SWJTU 27
批注 [LYL38]: 最新或前沿 批注 [LYL39]: 应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来定,不应一概而论。对于知识相对成熟的专业或学科,知识更新通常没有那么快。 批注 [LYL40]: 形成个人观点很重要 《研究生必读》(精华总结)第二部分:专题精华
二、SCI论文写作与投稿
1. 认识SCI论文
罗伯特?戴在其名著《如何撰写和发表科学论文》的序言中指出,“对一个科学家的评价,从研究生开始,就主要不是看他在实验室操作的机敏,不是看他对或宽或窄的研究领域固有的知识,更不是看他的智能和魅力,而是看他的著述。他们因此而出名,或依然默默无闻”。
① 原创性和显著性是论文的生命
在《再论科学道德问题》中指出,国际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原则上都应当是“在国际上首次”描述的新的观测和实验事实,首次提出的概念和模型,首次建立的方程,也包括对已有的重大观测(实验)事实的新的概括和新的规律的提炼。与原创性相联系,任何期刊都不希望发表已见于其它杂志,或由其它语言发表、或以稍有不同的形式发表的论文。太阳物理学权威刊物《太空物理学》(Solar,physics)主编Harvey专门谈到,少数作者主要结果用中文发表后又寄给《太空物理学》,这在过去是可以容忍的,但现在不允许。公认的原则是:作者不能把已在经过审稿的杂志发表的主要结果以不同形式投寄给其它杂志再发表。国际核心刊物的论文,不仅应该是原创的,其结果还必须是显著的,并对学科发展有所推动。用Harvey的话来说,“至少有一两个其他研究者会读这篇文章,并利用这些结果发表他们自己的工作。”对成果显著性的检验是论文被引用的多寡。作者应当关心自己论文被引用的情况,注意国际学术界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包括肯定和批评的方面,特别是注意同行们对自己发表结果的不同的理解;这是提高自己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
② 充分评价已有工作,体现作者学术水平
是否客观而充分地评价了以往的工作,常常是审稿人和读者衡量作者学术水准和学术风范的重要方面。部分作者引述国外知名学者的工作,往往有点“言必称希腊”的味道,而对国内同行发表的工作重视不够。有时明明是中国学者首先做的工作,却没有得到自己国内同行的充分评价。应当提倡较多并适当地援引国内同行工作。但也不要学习少数日本作者,他们绝少引用日本学者之外的文章。部分同行在论文中引述相当数量公式,但却不列出公式的出处,让读者分不清是作者发展的,还是引自他人以往的工作。原则上:除了教科书上公认的方程和表达式外,对用于特定目的、特定条件和问题的推演,只要不是自己的工作,都要列出出处和适用条件;即便是作者以往的工作,也要列出相应文献,让读者在充分评价作者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作必要参考,并清晰指出自己当前工作中独创性的贡献。这是作者对科学负责的表现,是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开宗明义必须写清楚的内容。
③ 特别重视论文题目、摘要、图表和结论
每位作者都有阅读大量论文的经验。读者阅读论文的习惯一般是先浏览目录,对题目有兴趣才愿翻到有关论文;题目有兴趣的论文,读者又先读论文摘要;
LYL. BRIDGE. CIVIL. SWJTU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