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课题_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版笔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版笔记

第一章(选择题)

1、社会工作的定义:一、社会工作时科学的社会服务和方法,二、社会工是一个专业和制度,社会工作时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职业性的助人活动

社会服务分为公共服务(政府)和社会服务(社会组织)

专业(格林伍德):理论体系,社会认可。专业权威、伦理守则。专业文化 制度:具备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成为社会福利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社会工作的性质:融价值、理论、实务为一体的多维系统。

实务性、科学性、价值相关性、道德实践 3、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

社会工作者:角色,贝克把社会工作者角色分为直接服务、间接服务、和合并服务角色

服务对象:个体、群体、社区 价值观:核心是利他主义 助人方法:专业的方法 4、社会工作方法分类:

直接服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间接方法:社会工作行政

第二章:社会工作发展历史(选择题)

时间、人物、意义、特点、什么队个案的影响,什么对社区的影响 第一节:社会工作历史起源 一。思想渊源

1、古希腊、古罗马及希伯来时期的思想根源

古罗马时期。人们之间的互助主要表现在人们对社会责任观的强调,这种责任的意义在于富人帮助穷人是一种宗教责任

希伯来时期:人们对正义的主张表现在公平享有财富的认识中,这种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强调社会公平正义的传统起到重要影响 2、基督教的博爱思想

产生于公元1世纪,教义包含许多利他、奉献、爱人等博爱思想,这种博爱思想对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长生影响 3、人道主义价值观

时间:源于欧洲文艺复兴,强调人生而平等、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的重视对社会工作的出现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工业革命与社会救助的发展 1、工业革命与社会变迁

工业革命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变同时带来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转变,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好人社会关系的确立。后果是产生大量的农民失业和众多贫民的产生 2、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

1601年,为应对贫困和其他社会问题,颁布济贫法。

意义: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成人政府有对社会中无助的人进行j救助的责任,并建

立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和急救工作方法 (济贫法)奠定了政府主持公共救济事业的基础和方式,为社会工作者的发展打下基础:分区救济,救济工作分为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对救助对象的分类,政府责任、为社会工作的诞生创立一个合法性的前提,是社会工作的开端

3、德国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开创了现代政府承担社会救助规划行政工作的先河,它的基本理念和想法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社会工作制度和方法 1788年不希教授创立汉堡制,为应对大量的贫民问题

1852年,对汉堡制的参照和修改,创立了爱尔伯福制,特点:赈济员的身份是自愿者,由政府委派地方热心人士担任,为荣誉职务 4、民间宗教慈善活动队社会工作的贡献

慈善组织会社:各个宗教慈善组织组成的联盟,最早产生于英国 慈善组织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要使英国尤其是在伦敦的慈善事业组织发挥合里的作用,慈善组织的实践直接影响了后来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首先慈善组织强调科学的工作方法,其次慈善组织也促进个救济机构、慈善组织为解决问题进行协调合作

睦邻组织运动 维多利亚时代

意义:强调以社区实际需要入手,以促进社会福利为目的,强调救济工作不仅局限于物质上的也注重精神上的需要,在个案的基础上运用小组工作,为以后的社会工作方法积累经验

三、工业革命和社会立法对社会工作的贡献 1、德国的社会保障 俾斯麦为缓解社会矛盾设置的劳工保险及疾病保险制度,成为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

2、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韦伯夫妇主张社会福利与个人责任并重并强调强制性原则,特点是预防的架构。贝弗里奇报告,建立一个完整的的社会福利制度 3、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经济危机 罗斯福建立联邦救济的各项措施加强民众需要一个全国性计划的观念,1953年《社会保障法案》确立了美国的永久性的立法和制度

四、福利国家思想与社会工作的发展

第二节 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于发展

一、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

历史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加紧工业化时期,西方社会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失业、社会解体、低安全感,社会需要主要有现代社会工作行政的建立于发展;二是1877 年布法罗慈善组织会社在美国的成立;三是美国睦邻运动的兴起

专业社会工作产生的标志:是1917年里士满的《社会诊断》 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阶段

1、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专业化和科学化的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的服务;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社会工作专业的自觉

2、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注重回应世界变迁的专业社会工作:经济大萧条和二战后的个人服务等

3、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整合性社会工作的发展 二、社会工作的培训与正规教育

20世纪40年代后社会工作教育内容主要个案工作小组和社区,这个时期教育的特点是从补救和治疗到预防和发展

到 50年达,贝姆社会工作训练是一个连续的整体;社会工作的目的是提高个人或社会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我国的社会工作的历史与发展 一、我国古代的福利思想

孔子的大同社会;孟子仁政思想、墨子的和平康乐的理性社会 二、我国古代额社会救济制度 保息政策;九惠之教;社仓相约; 三、新中国钱的社会社会工作

医务社工:1921年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正式成立,标志医务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开始发张

乡村建设运动志在复习中国文化

国统区的社会工作:国民政府设立民政机构赈灾 苏区的社会工:解放区和根据地

社会工作教育:发端与20世纪20年代,1925年燕京大学建立社会学和社会服务系标志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正式起步 四、新中国的社会工作

1、专业社会工作的命运:左思想占据主导取消社会学

2、新中国解决问题方式与社会工作的的任务:救灾,社会改造,改造主要通过思想教育

3、社会转型与社会工作的重建:改革开放后开始重建社会工作专业。问题:结构性贫穷和新贫穷问题;市场经济下的失业;社会的老龄化 五、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推动

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与价值体 (简答题)

社会工作价值的含义:是社会工作者基于社会公平、和谐、公正的理想和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等而奉行的一套基本理念、态度和行为的总称

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由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和社会工作中的价值两方面成,包括社会价值、专业价值、案主价值、机构价值、社会工作者价值、

价值两难?(含义、产生原因)

第四章 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福利的任务和分类

功能:1、作为社会保障,可以为困难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2、通过公共和社会服务。促进困难人群参加经济活动增强他们的自立,提高他们社会参与水平,3、通过教育、医疗、交通以及公共和社会服务的发展和提供,促进公民人力资本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解决困难群体在上述服务的不公平。4、通过发展和提供广泛的社会福利服务,整体上促进公民生活素质的改善,进而建立和谐社会。

分类:

1、社会福利的二分法:一类是补钙型和剩余型福利,他是针对社会上的脆弱人群提供暂时性、补偿性和紧急性的社会救助和相关服务,此类是政府开展,通常会对申请者所属的弱势人群产生一定的辱化效果;另一类是制度型福利,他是指政府为所有公民提供福利和相关服务,这是一种常规的设置,通过再分配的

方式提供社会津贴

另一种二分法是将其分为公共服务和私人服务,公共服务是指公共部门为公民提供的社会服务及服务,公共服务主要由社会福利构成;私人服务是由私人部门(非国有)和家庭提供的社会福利和服务,

2、社会福利的三分法:蒂特马斯认为社会福利可以分为1。剩余型或补钙型社会福利(原则是为不幸救济,带有很强的标签化,)2、财政福利,即通过税收安排相关津贴,3、职业福利,以就业为基础的福利津贴和服务。三种模式为:1、剩余型福利模式、2.工业成就表现模式,3、制度再分配模式

3、社会福利的单一分类:即综合性的社会福利,指民间和政府机构、团体推动的一系列完整的、系统的和有组织的服务活动。

社会福利制度的定义:是指在特定的社会里一套有关人类需要和福祉相关的理念、资源、机构和专业人员等制度设置,它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等共同成为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机制。

社会福利模式及分类: 普惠性的社会福利模式,强调的是福利津贴的统一费率和社会服务中普遍主义原则政府主导,建立在高税收和高度政治共识的基础之上,如瑞典模式

剩余型社会模式:基本特征是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扮演有限的角色,政府除了在社会救济和基本的社会服务方面承担主要责任外,其他社会服务或福利领域依赖于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就业者个人。其理念是以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为基础

混合型社会福利模式: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综合,他的社会政策路线是中间道路,其经济发展方式是公私混合的模式。既强调政府对公民的社会保障责任又主张分政府部门、私营企业、社区和家庭在社会福利体系中发挥作用。

第五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与知识基础

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社会工作经验和实践进行总结和概括,社会工作实施理论化

社会工作理论的功能:1、有助于确定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和原因。2、有利于确定社会工作的目标3、提供可选择的实务工作模式和方法

社会工作指示与基础的构成: ----多选

1、理论知识:理论可以被理解为一系列概念联系而成的、能对某一种现象进行解释并进行预测的命题及其体系

2、介入知识:是社会工作机构或社会工作者为达成任务所投注的变迁努力。 3、工作知识:是社会工作者在同受助者一道工作时或为具体帮助后者而同他人打交道时所使用的知识和技巧

社会工作理论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理论

二、社会工作理论结构 1、大卫·豪的基本分类 为社会工作的理论:是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的规则和机制进行解释的理论。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一些理论性的背景假设、并提供一般性的指引,是社会工作实践有大致的方向

社会工作理论:对社会工作实践的性质、目的、过程、方法进行说明的理论。侧重于讨论如何改变人的行为、社会的具体制度安排。为社会工作服务提供一套行动指南。

俩种理论的联系:相互依存;为社会工作理论是比较宏观的理论,解决社会工作问题的理论基础和逻辑前提。逻辑上相互蕴含。

2、皮拉里斯的社会工作理论结构模型 理论抽象程结构部分 内容 实例 度 高 宏观理论 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弗洛伊德主义、马 为与社会运行机制进行综合克思主义、结构功 性的说明 能主义 低 中观理解释对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某一标签理论、儿童发论 性理方面进行专门解释 展理论 论 接入对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性危机介入理论、任模式质、目的、过程等进行一般务中心理论 理论 说明 实践理论 社会工作的具体技巧、操作自由联想法、批判方法 式提问法 3、社会工作理论的四范式模型 分为激进主义社会工作、马克思社会工作、互动主义和传统的社会工作,上述的特征分别是绝无的提高、革命者、意义的探索者、和调停者

三、理论在社会工作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

社会工作知识基础的特点:是一组以人为中心的知识体系;以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中心的知识体系;以主人为中心;

第六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生命历程: 发展阶段 主要冲突和任务 婴儿期0-1岁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 重要联系:照护者 任务:对周围世界的信任超越不信任 幼儿期1-3岁 自主还是羞怯与怀疑 重要联系:父母 任务:在怀疑和羞怯中发展独立性 儿童期3-6岁 主动还是内疚 重要联系:家庭 任务:不断尝试新的事物、克服内疚,建立自信心 儿童中期6-12 勤奋还是自卑 重要联系:学校和同伴 任务:学习知识,技能、生存技巧勤奋感超越自卑 青少年12-20 同一性还是角色混乱 重要联系:朋辈群体 形成的美德 希望 意志力 目的 能力 忠贞

课题_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版笔记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版笔记第一章(选择题)1、社会工作的定义:一、社会工作时科学的社会服务和方法,二、社会工是一个专业和制度,社会工作时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职业性的助人活动社会服务分为公共服务(政府)和社会服务(社会组织)专业(格林伍德):理论体系,社会认可。专业权威、伦理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hqfz7a5ts6i8ss1cmw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