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探索
文献标识码:A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实践教学。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现在高校思政课都安排了相应的实践学时,形式多样、有效的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根本和保障。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必须高度关注这个问题。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思政课教师不仅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宽口径的社会知识和过硬的理论素养,而且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能够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社会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组织校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把握实践教学方法和规律,并不断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方式、新方法和新思路,这种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关键。
1 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
(1)思政课教师引进渠道单一。高校思政课教师主要来源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部分高校还聘用一些没有教学经验的行政人员兼任思政课教师。尽管
他们具有较高的学历,但有的年青教师理论功底比较薄弱,不能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即使是科班出身的研究生,读书期间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也不多,精读的就更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不扎实,不深入,甚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不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无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能力不强,遇到具体问题就无所适从,遇到突发事件更是束手无策,这样必然导致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由于没有全国统一的实践教学大纲和规范的管理办法,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和专项经费不足等问题,很多思政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往往自行安排,教学内容深浅难易差异很大,教学形式单一,缺乏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虽然高校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和社会调研,但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总体上仍然偏少,导致教师难以掌握大量的第一手社会资料,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也有难度,不能有效地把书本的理论和现实的社会实际结合起来。教师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欠缺,导致实践教学在低水平上雷同现象比较突出,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3)高校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不重视。目前很多高校的指导思想是走学术化道路,教师忙于拿课题、做科研,以学术成果评职称,以学术的进步推动学校的发展,所以现行的考核
机制要求教师完成额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教学质量的高低仅仅与课堂教学效果和实践教学的成果相关,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加上科研压力大,实践教学难度大,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和完成科研工作中,无暇顾及实践教学的过程和效果。思政课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直接影响其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2 提升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路径
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石,如何提升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
(1)建立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
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经费投入机制、评价体系、师资建设措施,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制度保障。从高校来说,要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和专项经费投入制度,成立管理实践教学的专门机构和实践教学研究机构,对实践教学进行规范化管理和连续性研究,科学设计和规划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要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师生比1∶350~400配备思政课专任教师,实施中小班上课,减轻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负担,营造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师组织和实施实践教学;要解决专项经费不足的问题,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的工作量、课酬计算标准与其他专业课教师应一致,对于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