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0 可编辑可修改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一. 接 案
主动求助者
1.服务对象来源:
由他人或其他机构转介而来
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服务成为服务对象
2.服务对象类型:自愿型和非自愿型 3.面谈主要任务:
(1) 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2) 澄清角色期望与义务
(3) 激励并促使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4) 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政变 (5) 达成初步协议
机构和社工者可提供的服务、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初步界定、相互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时长 (6) 决定工作进程
终止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4.面谈的技巧: (1) 主动介绍自己 (2) 沟通
治疗性沟通:通过交往选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日的 (3) 倾听 5.资料收集的内容
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及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6.资料收集的途径
(1) 询问 ( 会谈、角色扮演、问卷 ) (2) 咨询
(3) 观察 ( 家访或深入社区调查 ) (4) 利用已有资料
11
v1.0 可编辑可修改
(5) 问卷调查 7.接案注意事项
(1) 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遇到紧急情况跳过接案等程序.直接进行干预程序 (2) 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3) 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先易后难,为服务对象建立信心
(4) 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二.
预 估
1 预估的主要任务 (1)
识别服务对象问冠的客观因素
背景资科、所处环境、问题持续的时间、使用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2)
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服务对象的实际感受 (3) (4) (5)
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足问题延续的因素
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索即找到积极的资源帮助解决问题 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辑
2 预估的基本步骤 (1)
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
▲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冈 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
服务对象对问题处理方法的看法
(2)
政府的政策 与资源网络的联系
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什摘要
▲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列出解决问胚口标及先后次序
22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决定介入的策略
▲撰写预估摘要
对服务对蒙自身系统的预估
对胜务对象家庭系统的预估
对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
三.
计 划
1 制训计划原则
(1) 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 尊重服务对象意愿 (3) 详细而具体
(4) 计划与工作的目的、宗旨相符 2 制订计划方法
(1) 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2) 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 (3) 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
(4) 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5) 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6) 目标要具有具体、可测、可操作性
3 介入方法: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礼区介入、网络构建、政策倡导 4 介入系统:个人、家庭、小组、社区及宏观社会系统 5 介入行动:危机干预
资源整合 经济援助
安置服务
四.
介 入
1 介人类型
直接介入、问接介入、综合介入
33
v1.0 可编辑可修改
2 介入原则
(1) 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2) 个别化
(3) 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4) 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5) 瞄准服务目标(6) 考虑经济效益 五.
评 估
1 评估的目的
(1) 考察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2) 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方法和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3) 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4) 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2 评估类型 (1) 过程评估 (2) 结果评估 3 收集评估资料的方法 (1) 利用档案记录进行评估
(2) 收集服务对象对介入过程和结果的意见和看法 (3) 使用调查方法,收集介入效果的数据和事实资料 4 评估方法 基线测量评估
▲定义: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列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八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
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
▲操作程序:建立基线
进行介入期测量 分析和比较
5 注意事项 (1) (2)
注重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评估和反思 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
44
(3) 评估方法要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相吻合,并注意保密
(4) 要切合实际需要 六.
结 案
1 结案阶段主要任务 (1) 总结工作
(2)
巩固已有改变▲方法:
回顾工作过程
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
给服务对象积极支持
(3) 解除专业关系 (4) 撰写结案记录 2 结案的类型
(1) 目标实现的结案
(2) 服因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专业关系的结案 进行转介
(3) 存在不能实现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
(4) 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3 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
否认倒退依赖抱怨愤怒讨价还价忧郁 4 处理方法
(1) 在结案前与服务对象回顾整个过程,以确定结案时机是否成熟 (2) 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做心理准备
(3) 灾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要逐步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提醒服务对象学会自立 (4) 估计一些破坏已有改变的因素,预防问题的产生
(5) 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服务对象分享各自的收获,相互鼓励,面向未来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
1.儿童界定与管理 (0-14 岁)
0 ~ 5 岁 妇联管理
6-14
岁 共青团少年儿童工作部门
>14
岁
5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