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拉康视域下《情书》中爱情故事的戏剧化表达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拉康视域下《情书》中爱情故事的戏剧化表达

作者:袁帅帅 孙 旸

来源:《剧作家》 2021年第2期

?袁帅帅 孙旸

美国剧作家艾伯特·拉姆斯德尔·格尼《情书》中的主要人物角色对于爱情都是处于“能指”的流转之中。本文将从拉康的视角来解读剧中戏剧化的爱情表达,从而使观众领略到剧作家对待爱情的悲观,传达出剧中真正的爱情往往是“缺席”的这一主题。作者希望通过《情书》这部剧作使观众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精神分析学,并且能够去运用它。

雅克·拉康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与精神分析学家,他将结构语言学与精神分析学相结合,他认为无意识的研究应当在现代语言学的水平上进行。其中拉康理论中最具影响的是“镜像阶段论”和“主体结构论”。“主体结构论”是由镜像理论引申出的。他认为主体是由“实在界”“想象界”“象征界”三个层次组成的。“实在界”指的是主观现实界,而不是客观现实界,它是人的冲动和本能聚集的地方;“想象界”是一次同化的结果;“象征界”是一个符号。麦茨的第二符号学的研究主要运用拉康的思想来解释戏剧现象,所以说拉康理论与符号学之间也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

笔者运用拉康的理论来解读剧中故事的戏剧化表达。最初剧中的主人公都是处于自恋的状态中的,他们在想象界与象征界之间转化。根据故事情节可以得知,梅丽莎是喜欢安迪的,安迪也一直深爱着梅丽莎,他们的爱情跨越了地理空间的界限。四十多年的时间中,安迪将自己的情感以信件为载体,安迪的爱是处于想象界中的。在表演读信的过程中,二人仿佛重新开始了中学时段的羞涩爱情,实际上是舞台化的戏剧特色将梅丽莎带回了满是爱情的场景中,是由象征界重回到了想象界。信件见证了二人从少年到暮年对爱情的坚守,刻画了人类忠贞的情感,传递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读信的过程中,恋人双方对自我以及整个事件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使故事内容、人物等与观者形成一种戏剧化的关系,使观众“移情”,从而产生共鸣。

《情书》中的人物关系大部分是处于“自恋”与“他恋”关系中,里面的人物对待爱情都是处于一种爱而不得的状态。这部剧本中的人物在初始阶段达到了自我认同,到了象征界主体开始进行自我异化,最终能够辨别出自己与他人乃至整个世界的关系。《情书》中的语言也是一种符号化的表达,帮助观众进一步解读拉康的理论和主体结构论。

《情书》这部作品需要演员和观众共同创作参与完成,这种戏剧化的表达是一种情感上的“联动”,在表演的过程中不需要观众上台表演与回答问题,只需要认真聆听演员读情书时表达的语言,通过想象实现情感的共鸣。“安迪”这个姓名也是一个语言符号,可谓是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转化。梅丽莎与安迪运用书信的方式展示出了二人自小学二年级起产生的爱情故事,这样的符号展示使得剧情更加具有悬念与戏剧性。“信笺”这个符号最大的隐喻是要通过读信的方式表达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在整个剧作的表演过程中,没有出现对手戏也没有多余的情节,多数的情感表达都需要借助演员的身体与声音,通过演员肢体语言的表达和声音的传递展现出一条清晰的爱情脉络。通过一封封来往的信件,牵动观众的心弦,通过最简洁的处理方式展现出戏剧的力量,这种纯真情感的呈现,牵动着在场每一位观众的心。

《情书》这部剧本以“信件”为线索作为回忆的方式。女主追忆中学时期的懵懂羞涩的爱情故事,其中包括遗憾抑或是传递出“哀物”意识。但是最终故事中的主人公从精神层面上都得到了救赎,剧中二人的爱情是美好单纯的。他们会在对方身陷囹圄的时候提供无条件的帮助,

这也许是人间最美的情书,剧本《情书》将其中女主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运用精神分析学也能够让观众更深层次地去理解剧本,理解到“哀物”的情怀。

参考文献:

1.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戴锦华:《剧本批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本文为黑龙江省2020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研究项目《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双循环融合教学模式新论》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JGY20200356。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岳莹

拉康视域下《情书》中爱情故事的戏剧化表达

拉康视域下《情书》中爱情故事的戏剧化表达作者:袁帅帅孙旸来源:《剧作家》2021年第2期?袁帅帅孙旸美国剧作家艾伯特·拉姆斯德尔·格尼《情书》中的主要人物角色对于爱情都是处于“能指”的流转之中。本文将从拉康的视角来解读剧中戏剧化的爱情表达,从而使观众领略到剧作家对待爱情的悲观,传达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hci45r995371qz5d0ci05ej21u0yu00k3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