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小学教案
成才要有文史知识 教案
教学目的:
1、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的基础。 2、结合有关段落,简要说明本文所运用的归纳论证法。
3、认知文中所采用的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两种论据,简要说明这些论据分别证明了什么论点。
教学设想:
1、重点:设问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2、难点:归纳法说理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文史知识在日常生活、工作交往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性。现在的社会越来越注重沟通、交流,如果一个人不能处理好交流、沟通问题的话,想出色的完成工作都是十分困难的,要完满地完成工作具有沟通、交流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文史知识对沟通、交流具有深远的影响,将提高一个人的素养、丰富人的见识,对工作大有裨益。
作者在文中提出“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的基础”。不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我们不仅要能够听懂别人的话,看懂别人写的文章、报告,而且我们自己也要能够说明白或写清楚自己的意见,使别人能听懂我们的话,看懂我们写的东西。作者说的这一些在平常生活、工作、交往中是必需的,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有了“成才要有文史知识”这一说。
二、初读课文 1、作者介绍:
周培源(1902—1993),江苏宜兴人。理论物理学家、流体力学家。 周培源是享誉中外的科学家,是我国理论物理与力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早年师从海森保、泡利、爱因斯坦等当代物理学大师,在他们的指导下从事科学
最新中小学教案
研究工作。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在长达七十多年的岁月里,他一直从事物理学基础理论中难度最大的两个方面——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引力论和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的科学研究,并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2、读准字音
丰硕(shuò) 许德珩(héng) 校(jiào)勘(kān) 羌(qiāng)笛 造诣(yì) 锲(qiè)而不舍 3、课文结构分析: 引论—→ 本论—→ 结论
中心论点: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的基础。
第一部分(第1~3段):谈自学成才的意义、成才的标准、自学的内容三个问题。
第二部分(第4~8段):针对社会上“重理轻文”的错误风气,提出文理两科并重、相互为用的思想,并论述了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三部分(第9~10段):以自学成才的成功例子和文史推动理科专业研究的典型例子,归结出“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他们成为文学家的基础。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1、速读课文
2、课课练
最新中小学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再读课文,分析课文
(一)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归纳出文章各段大意: 师明确:
第1段:自学成才的社会意义。 第2段:成才的标准。 第3段:自学的内容。
第4段:针砭时弊,提出“要搞国家建设,当然需要科学技术,但文科
也不能偏废”的观点。
第5段:论证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
第6段:论述学习历史,学习古代汉语,积累丰厚的文史知识修养的重
要性。
第7、8段:论述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9段:列举了两个自学成才的典范——鲁迅和郭沫若。 第10段:列举从事其他科学领域研究的成功例子,得出结论。 (二)课文分析: 1、第一部分(1~3段):
★第1段:自学成才的社会意义。(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径)
★第2段:成才的标准。(通过学习和实践成为行家里手,或总结出工作经验,使学习成果超过一般水平,或对社会作出了一定贡献。)
★第3段:自学的内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2、第二部分(4~8段):
★第4段:针砭时弊,提出“要搞国家建设,当然需要科学技术,但文科也不能偏废”的观点。
提问:第4段所讲的时弊是什么,作者提倡的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 明确:
时弊——重理轻文
提倡——文理并重、相互为用
方法——中学阶段文理两科的学习应该并举,缺一不可
★第5段:论证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语文知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行各业的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