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分)常温下,A是双原子气态单质,其密度为3.17 g?L?1(标准状况下),B、C、D都是含A中元素的化合物,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分别写出A、B的化学式:A__________,B_____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与NaOH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6分)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浓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硫酸 化学纯(CP) (500 mL) 品名:硫酸 化学式:H2SO4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 g?cm?3 质量分数:98% (1)欲配制80 mL 1.0 mol?L?1的稀硫酸需要用量筒量取上述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 (2)配制过程中需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
①5 mL量筒 ②10 mL量筒 ③50 mL烧杯 ④托盘天平 ⑤100 mL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 ⑦玻璃棒 A.①③⑦⑤⑥
B.②③⑦⑤⑥
C.②⑤⑦⑥①
D.④③⑦⑤⑥
(3)对所配制的稀硫酸进行测定,发现其浓度大于1.0 mol?L?1,配制过程中下列各项操作可能引起该误差
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刻度线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C.将稀释后的硫酸溶液立即转入容量瓶后,紧接着就进行以后的实验操作 D.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到容量瓶外面
21.(8分)现有A、B、C、D、E、F、G、H、M九种物质,其中A为淡黄色粉末,B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E为无色气体单质,F的水溶液与石灰水混合可得D的溶液,G为黄绿色气体单质,H是漂白液的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他与题无关的生成物均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G、H的化学式:G________、H________。D的俗名是________。 (2)写出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强弱:KMnO4>Cl2>Br2。限选试剂:KBr溶液、KMnO4、浓盐酸。
已知: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22.(10分)“84”消毒液与硫酸溶液反应可以制取氯气,反应原理为NaClO+NaCl+H2SO4 △ Na2SO4+Cl2?+H2O;为探究氯气的性质,某同学利用此原理制氯气并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装置:
(1)从①②③装置中选择合适的制氯气装置(A处):________(填序号)。
(2)装置B、C中依次放的是干燥的红色布条和湿润的红色布条,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发现装置B中的布条也褪色,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请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将氯气通入Na2SO3溶液中,然后检验反应后溶液中是否含有SO24。写出氯
气与Na2S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反应后溶液中
?含有SO24的方法: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___至无明显现象,然后再加入
?少量________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SO24。
(4)氯气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能产生无色气体,已知酸性:盐酸>碳酸>次氯酸。该实验证明氯气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__________(填“盐酸”或“次氯酸”)。
第二章综合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C
【解析】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NaHCO3产生气体比Na2CO3快,因此反应更剧烈,A错误;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B错误;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完全反应消耗盐酸的量之比为2:1,D错误。 2.【答案】A
【解析】Na2CO3和NaHCO3均可与Ba?OH?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错误;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
NaHCO3,可采用加热的方法使NaHCO3分解生成Na2CO3,B正确;HCl、H2SO3的酸性比H2CO3强,因
此可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CO2中混有的HCl、SO2等气体,C正确;将澄清石灰水滴入NaHCO3溶液中,开始时
Ca?OH?2的量较少,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2++2OH?+2HCO3 2+CaCO3?+CO3+2H2O,D正确。
3.【答案】A
【解析】B项,向滴有酚酞溶液的水溶液中加Na2O2,溶液先变红后褪色,陈述Ⅰ错误,陈述Ⅱ正确;C项,高压钠灯发黄光是物理变化,与金属钠具有还原性没有因果关系;D项,陈述Ⅰ和Ⅱ有因果关系。 4.【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时,潮湿的Cl2通过甲瓶进入乙瓶,未湿润的红色布条不褪色,可能是甲中盛有浓硫酸将氯气干燥了,或盛有碱液吸收了氯气。 5.【答案】D
【解析】A是金属,B是淡黄色的金属氧化物,即B为Na2O2,依次可推知A为Na,C为Na2CO3,D为NaOH。
Na2CO3溶液呈碱性,A正确;Na2CO3+Ca?OH?2 CaCO3?+2NaOH,B正确;
Na2CO3+2HC1 2NaCl+CO2?+H2O,C正确;Na2CO3性质稳定,受热不分解,D错误。
6.【答案】B
【解析】足量的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完全分解,2NaHCO3 △ Na2CO3+CO2?+H2O,生成足量的CO2和H2O混合气体,足量的混合气体和Na2O2反应最终生成Na2CO3。 7.【答案】C
【解析】用装置甲制取Cl2时必须加热;用装置乙除去Cl2中的少量HCl时应该是长管进短管出;二氧化锰不溶于水,丙是过滤装置,用装置丙可分离MnO2和MnCl2溶液;盐酸易挥发,不能用装置丁蒸发稀盐酸中的水分制取浓盐酸。 8.【答案】B
【解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 Cl?+ClO?+H2O,A错误;用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制取
Cl2,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Cl2中含有杂质HCl及水蒸气,先通过D装置除去HCl,再通过A装置除去水蒸
气,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然后通过B验证Cl2是否具有漂白性,再通过C验证HClO具有漂白性,由于氯气会导致大气污染,因此最后通过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故装置连接的先后顺序为DABCE,B正确;装置E的主要用途是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C错误;装置D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HCl,并减少Cl2的溶解,D错误。 9.【答案】D
【解析】实验室中没有450 mL的容量瓶,需要选用500 mL容量瓶,实际上配制的溶液为500 mL 2 mol g L?1的
硫
酸
铜
溶
液
,
则
n?CuSO4 g 5H2O??n?CuSO4 ?=0.5 L?2 mol g L?1=1 mol,
m?CuSO4 g 5H2O??1 mol?250 g g mol?1=250 g,CuSO4 g 5H2O晶体溶于水后,其中的结晶水成为溶剂,
故没有必要先加热使其失去结晶水,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