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土地利用规划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土地利用规划

摘要:土地是地球上所有资源和环境要素的载体,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规划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对土地资源的掠夺式使用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迫切要求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研究由理论走向实践。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出发点,结合自然辩证法,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学理论,并积极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协调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以及自然、经济、社会的永续利用,即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土地利用规划;自然辩证法;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

引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说,人类应该怎样与周围的自然界共处,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起就一直在探寻着思索着。恩格斯早在百年前就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1]。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但同时,生态环境不可避免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掠夺式的发展带来诸多问题。五十年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时至今日,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2]。

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根本源泉,也是一项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土地资源不可替代性及其稀缺性,决定了土地资源利用必须向持续、高效利用发展。我国人口众多,一些地区土地资源稀缺,人地矛盾突出,所以,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正确看待人地关系,以顺应自然物质变换的方式去利用稀缺的土地资源,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土地利用的战略基点,是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

一、自然辩证法中的人地关系

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科学界出现了许多关于人地关系的理论,诸如自然决定论、或然论、人地协调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中被科学界广泛认可的是人地协调理论,而其他理论都被证实有诸多缺陷,人地协调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哲学史上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下,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而人出现的同时也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对立中求统一, 在矛盾中求发展。人类要实施可持续发展, 离不开人与自然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辩证的统一, 离不开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制约, 离不开物质性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根本基础。”因此, 只有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才能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与未来的关系

现代与未来的关系是关系到发展的方向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正是传统的发展观念中所缺乏的。传统的发展观实质上是一种片面的经济增长观,它把社会的发展仅仅看作是一种经济现象,把经济增长过程片面地归结为物质财富的增长过程,毫不顾及自身发展过程及发展结果对后代人发展的影响,缺乏在发展过程中所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感。在这种片面的传统发展观的鼓励下,市场经济的主体(个人与企业)的短视效应——即一味地追求当前的利益最大化——是造成当前的生态危机、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则内在地包含有在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时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的价值标准,这也是社会公平理念的一部分:代际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享有的正当环境权利,即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资源和拥有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权利,后代人也同样享有这些权利,不能一味片面地追求自身的发展和消费,而剥夺了后代人理应享有的发展与消费的机会。这一代人要把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维护自身环境权利的同时,也要维护后代人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只要以自然辩证法为指导, 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理论, 并积极运用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去, 必能达到协调人与自然及现代与未来之间的关系, 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土地利用规划

(一)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亦称土地规划。是指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是根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措施。土地利用规划自20世

纪50年代初由前苏联传入我国以来,到1986年国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成立了国家土地管理局,并在全国范围部署和开展了首轮从国家到乡镇共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随着1997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文),强调了加强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明确提出按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原则,编制或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在全国范围开展了第二轮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随着新的《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得以提高,并实施了以用途管制制度为核心的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审查审批制度,其重要地位逐步被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所认识。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面临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当前已进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发展时期,提高规划科学性和严格规划实施管理已势在必行。土地利用规划是为了实现保护土地资源和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即可持续利用而进行的。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内涵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还包括以下几个含义:第一,可持续发展尤其突出强调的是发展,把消除贫困当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条件。第二,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并强调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水平、程度的标准之一。第三,可持续发展还强调了国际之间的的机会均等,即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资源和拥有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权利,后代人也同样享有这些权利。第四,可持续发展呼吁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尽量投入少而产出多,在消费时要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第五,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必须彻底改变对自然界的传统认识态度,而把自然看作人类生命的源泉和价值的源泉。

可持续发展作为全人类共同的选择和一面时代的旗帜,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所包含的发展空间具有全球性。“可持续发展”谋求的是全球性经济和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以往的“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和“协调发展观”都是以一国或一地区为研究对象的。可见, 可持续发展关怀的问题更深刻、更高尚。可持续发展所包含的时间具有持久性。该理论要求人类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所包含的内容, 是指经济、自然、社会三大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它要求人类不仅要建构一个既有利于经济有效增长, 又有利于公正和公平的社会体制; 而且要从当代人和未来人的需要出发, 从环境资源的供给能力出发, 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所包含的一个全新的价值追求, 是实现社会的公平发展。这种公平包括了人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土地利用规划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土地利用规划摘要:土地是地球上所有资源和环境要素的载体,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规划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对土地资源的掠夺式使用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迫切要求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研究由理论走向实践。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出发点,结合自然辩证法,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完善土地利用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h4xo6vxm33uh255c6he20sz532aec00cb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