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特征码标签特征码]
一说到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相关建筑人士还是比较陌生的,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对其他地基形式的加固形式内容怎么规定的?以下是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基本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对增加微型桩加固内容基本规定:
9.1 一般规定
9.1.1 微型桩加固适用于新建建筑物的地基处理,也可用于既有建筑地基基加固。
9.1.2 微型桩加固后的地基,当桩与承台整体连结时,可按桩基础设计;不整体连结时应按复合地基设计,按复合地基设计时,褥垫层厚度不宜大于100mm。
9.1.3 微型桩加固按桩型、施工工艺可分为树根桩法、静压桩法、注浆钢管桩法。
第 1 页 共 5 页
9.1.4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设计采用微型桩加固,应符合《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的有关规定。
9.1.5 微型桩中钢构件或钢筋的防腐耐久性设计应考虑环境的腐蚀性、微型桩的类型、荷载类型(受拉或受压)、钢材的品种及要求的设计使用年限。防腐层可采用水泥浆、混凝土保护层,或增加一定厚度损失的钢材防腐层。
9.1.6 水泥浆、砂浆或混凝土与钢构件或钢筋构成的微型桩,保护层最小厚度分别为水泥浆20mm、砂浆35mm、混凝土50mm。
9.1.7 微型桩用型钢(钢管)由于腐蚀造成的损失厚度(mm),宜按下表选取。
9.1.8 软土地基条件下微型桩的设计施工应满足下载要求:
1 应选择较好的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宜小于5倍的桩径或边长。
2 在特别软弱的土层中,应采用永久套管来包裹现浇的水泥浆、砂浆或混凝土。
第 2 页 共 5 页
3 当微型桩处于不排水剪切强度特征值小于10kPa的土层中时,应进行考虑施工误差和变位的成孔试验性施工。
4 应采取跳跃、均匀布点、控制注浆施工速度等措施,减小加固施工期间的地基附加变形,控制基础不均匀沉降及总沉降量。
5 应在微型桩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观测并记录相邻建筑和边坡的变形,必要时建立报警系统。
9.2 树根桩法
9.2.1 树根桩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人工填土等地基处理。
9.2.2 树根桩加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树根桩的直径宜为150mm~300mm,桩长不宜超过30m,新建工程桩的布置应采用垂直桩型,加固工程可采用斜桩网状型。
2 树根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可通过单桩载荷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也可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有关规定估算。当采用水泥浆二次注浆工艺措施时,桩侧阻力可乘以大
第 3 页 共 5 页
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