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三点导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三点导读

作者:李彩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4年第1期

美点赏析

《陕北柳》是一首盛赞陕北柳、盛赞黄土地母亲的动人歌谣,仔细品读,陕北柳的无私,陕北柳的坚强,让人叹服,让人心颤。

对比手法现柳魂。第一段简短地描写了陕北柳的形状,第二段则进行鲜明的对比。把陕北柳跟江南垂柳、塞外白杨、黄山松、曲阜柏树进行对比,极力凸显它的普通。它长在陕北的河道、渠沟、山坡、崖畔,既不婀娜,也不挺拔,也不长青,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更加凸显了陕北柳的坚强、奉献,比直接写柳树更能引起读者的敬意。

灵动的比喻、拟人,赋予陕北柳无限的灵气。整篇文章都是把陕北柳当作人来写的,“她是一棵母亲树。……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儿女出力流汗、耗费心血”“她出嫁了。……嫁给了河边的泥土”“她学着母亲们的样子,开始了第一次梳妆”……这些充满灵性的比喻和拟人,生动传神,将陕北柳坚强、奉献的一生展现在读者面前。它被砍割,安家在泥土里,奋斗,生根,萌芽,喂养出孩子,献出椽子,身体被掏空,枯干老丑,枯竭,融入黄土地。这就是陕北柳无私奉献、无私劳作的一生。这些比喻和拟人,富有感染力,让我们想起自己辛劳的母亲,一生劳碌,衣着简朴,老了,也别无他求,默默地来,默默地去,直到生命的结束。

动人的细节,饱含地域特色。《陕北柳》没有大篇幅的叙事,但在细节的刻画上也有不少点睛之笔。“毛驴靠在她身上蹭痒,她不恼;山羊抵在她身上磨角,她不烦”“主人正等着用这些粗壮的椽子,给他第三个儿子的新窑洞制作雕龙的窗棂和添置待客的炕桌”……这些富有陕北地域特色的生活情节别具风味,就如陕北民歌,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描写中插入这些生动的细节,使《陕北柳》活灵活现,更具韵味。

难点指津

《陕北柳》语言优美,比喻、拟人十分灵动,感染力强,值得读赏。这篇散文在文字的理解上没有多大的难度,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

1.对“陕北柳生命历程”的理解与主题的思考。

读罢全文,我们了解到陕北柳的生命历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插杆;(2)长枝;(3)成椽;(4)砍椽;(5)腐烂成泥。在这个生命历程中,作者详写了哪几个环节?细读全文,不难看出,详写的环节如下:长枝,砍椽,腐烂成泥。为什么要详写这几个生命环节?与文章主题结合起来思考,我们发现,这样写是为了深层次地展现陕北柳的坚强和无私奉献精神,使文章更具内涵。文章详略安排,别具匠心,值得深究。

2.对于“如何体现陕北柳的坚强和奉献”的写作方法的探究。

阅读与考试应该结合起来,很多省市在中考和高考的时候,都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方法的理解。读这篇散文,文章的主题是很好把握的,但主题是如何凸现的?值得探究。

(1)从正面去描摹。如第三段和第四段,“赤条条地安家,光溜溜地奋斗,从滴血的伤口上生根,从裸露的肌肤上萌芽”“摇摇摆摆度过冬春,她学着母亲们的样子,开始了第一次梳妆”。这些句子都是直接用灵动的拟人修辞去表现陕北柳的精神和品质。

(2)从侧面去烘托。第二段用对比手法去表现陕北柳的普通,后面的文字则是从侧面去烘托。比如第九段,“炸雷在头顶霹响,洪水在脚下吼叫。……狂风从身上抽过,大雪向肩头压来”,炸雷,洪水,狂风,大雪,都是载体,目的是体现陕北柳的坚强和隐忍,以及它的无私。对于这种写作方法的理解,要学会思考。

考点训练

1.简要概括《陕北柳》的思想意义。

2.赏析下列句子:

(1)她面对利斧时的颤抖,只是分娩前的阵痛和离别时的酸楚,她的心里是甜的。

(2)在最后的日子里,她变得枯干老丑。

附:参考答案

1.文章通过写陕北柳艰辛的生命历程,赞美了它的坚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2.(1)把陕北柳当作人来写,用“颤抖”“阵痛”等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它在砍椽时所承受的苦痛,更加体现它的坚韧。(2)运用拟人修辞,写它变得“枯干老丑”,体现它的无私奉献。

三点导读

三点导读作者:李彩平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2014年第1期美点赏析《陕北柳》是一首盛赞陕北柳、盛赞黄土地母亲的动人歌谣,仔细品读,陕北柳的无私,陕北柳的坚强,让人叹服,让人心颤。对比手法现柳魂。第一段简短地描写了陕北柳的形状,第二段则进行鲜明的对比。把陕北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h1ft04f0f9mzf00wrvr0a0pl1szli00he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