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思品课学生“多元评价”体系构建-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思品课学生“多元评价”体系构建

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是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这四个要素相互交融、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政治认同”决定学生成长的方向,也是核心素养的共同标识;“理性精神”是达成政治认同,实现公共参与的基本条件;“法治意识”是“公共参与”的必要前提,“公共参与”是“法治意识”的必然表现,也是“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的必然行为。要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思品课学生评价就要以此为根据,在评价上摒弃传统的、功利化的评价观,放弃“分数”依赖,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一、“多元评价”体系建构的目标与原则

当前,教学评价中“主宰”和“垄断”现象司空见惯,其根本原因是看不到学生内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演变过程。在传统评价内核中,评价的内容、目标指向不清,评价主体、标准不当,难以通过评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难以实现评价初衷。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此,我们在评价目标、内容和标准设计时,重点注意四个方面:一是课程结构与知识;二是道德与素养;三是课堂过

程与行为能力;四是情感态度和实践体验。这些内容被划为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这样的划分,主要考虑既体现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又关注和跟踪学生课堂“过程表现”,即思维状态、方法、创新、合作、实践等;另外,也没有忽视对道德和情感观测,如:政治观点、进取精神、品德素养、社会责任等,各二级指标下又按照“属类”归纳出2~4个评价标准。这些指标中,既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并根据不同的指标提供了多种“评价方式”选择,目的在于帮助评价主体(学生、教师、家长)轻松运用和简单操作。各项评价标准的设计遵循“精准”、“科学”、“朴实”的原则,既体现核心素养要求,又利于评价可操作、实效。我们重点强调:

――评价的过程性:关注学生的进步、发展和成长,找寻学生成长中的问题,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学生的自由、自然、全面发展;

――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体系将“定性”与“定量”结合、“过程”与“结果”结合,完整观察整个教与学的活动过程,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反馈与调整功能,准确反映出学生进步和发展的轨迹;

――评价的差异化:考虑到学情的多样性、复杂性,评价体系的建构中,我们更加关注“多元化”、“差异化”,彻底放弃“分数一刀切”的惯习,尊重学生生长规律,尊重差异、认同差异、发展差异。

――评价的发展性:各项指标立足于满足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力的发挥,抛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将“围绕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使“发展”、“生长”贯穿教学始终,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具。 二、思品课学生“多元评价”体系建构与实施

新课程改革使课堂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课堂更加关注课程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强调课程整体育人功能和价值。作为德育的主阵地,思品课有其课程的特殊性,课程的有效实施体现于学生知识、能力、道德、情感等的形成和完善之中,这也决定了思品课学生“评价体系”的独特性。 (一)思品课学生“多元评价体系”构建

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是一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品课(苏教版)融合了道德、法律、国情、心理等相关内容,如何正确反映学生对这些内容的认识、理解、消化和运用,往常的纸笔测试评价难以“胜任”。因此,建立起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学生评价体系,从根本上转变和优化我们的评价方式,成为思品教师最为紧迫的任务。这必须要求教师在评价内容、对象、方式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见下表:初中思品课学生“多元评价”体系)

评价对象改变:单个的学生→每一个不同的学生; 评价内容改变:学业成绩→多方面发展的潜能(综合指标); 评价主体改变:单一→多元、交互;

评价视角改变:终结性→过程性、发展性、差异性; 评价方式改变:“笔试”→“多样化”(取代期末纸质试卷考试);

评价时机改变:“阶段”→即时即地;

评价结果改变:分数呈现→学业等第和综合鉴定。(详见附表)

(二)思想品德课“多元评价”体系建构与实施 核心素养体现的是“完整的生命个体”的整合思维,“多元评价”体系将“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在体系建构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多元化主体”和“多样化评价”:将思品学科(初一、初二年级)评价内容概括为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这些指标考察学生知识、能力、情感、道德等各个方面,反映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式等多个环节。在“体系”的建构中,我们紧扣核心素养,从“分数为本”转向“综合素养”、从“结果”转向“过程”,在建构和实施中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可行性原则:“评价体系”既要符合当前思品课程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既要基于核心素养,又必须期待目标能实现且能够操作。因此,在各指标设计上,我们将“可操作性”、“针对性”放在首位,把“定量”与“定性”、“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确保每级、每项评价标准能“落地生根”。同时,关注各指标、标准之间的衔接,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和路径来

衡量指标评价质量,每个评价主体都能针对“评价指标”做出真实的判断。

2.人本性原则:传统评价单纯强调“考试”评价学生“现实”的学习效果,只关注学生的过去,忽视学生生成性发展。只有把握住“以人为本”,才能使学生人生价值得以充分体现,才能使生命、个性在评价中得以发扬。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评价中, 我们的“体系”重视“当事人”的感受、体验以及潜能的发掘,而不是一味强调外在的“等第”或“形式”。 3.开放性原则:评价既要立足于内容,但又要超越内容的禁锢,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业目标的达成,还有重视开放性“目标”,比如:情感体验、公民素养、团队合作、创新能力、审美情趣等。“让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与学生真实的日常生活和学生个体智能差异相联系,从而在自然、开放状态下捕捉学生能力的真实表现,实现‘多彩化’评价”。既要紧跟课程,又要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和差异性,做到“兼听则明”、“动态认识”,及时、准确、全面地把握学生的成长动态,进而整合各方面力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评价工具。

4.导向性原则:学生评价应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评价标准靠拢。因此,在体系的建构中,我们着眼于学生在不同阶段能力与水平的提高,从不同的视角来发现、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实现与学生共同“生长”,促进和实现人的真正发展。

每一次评价都是一个起点,而不是一个终点。评价是多元、是反思、是改进。当然,评价因起点、标准、目标、技术等不同,评价体系的架构内容也截然不同,但根本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评价将课堂与学生发展引向更人性、更灵动、更科学、也更合理的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思品课学生“多元评价”体系构建-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思品课学生“多元评价”体系构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是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这四个要素相互交融、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政治认同”决定学生成长的方向,也是核心素养的共同标识;“理性精神”是达成政治认同,实现公共参与的基本条件;“法治意识”是“公共参与”的必要前提,“公共参与”是“法治意识”的必然表现,也是“政治认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gzkf72hy88njyy26yqz6tzp834daf018o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