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0分钟,满分88分)
(2020·福建福州一模)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2017年各出生时间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完成1~2题。
1.与1970~1979年相比,影响1980~1989年出生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显著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
A.生育政策 C.生育意愿
B.人口迁移 D.医疗卫生
解析:A [某出生时间段人口占比低,说明该时间段内人口出生率较低。结合1980~1989年我国刚开始改革开放而人口迁移较少,以及计划生育严格执行的背景,可判断A项正确。]
2.该城市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年轻化 C.人口老龄化
B.流动人口过多 D.人口增长过快
解析:C [由图可知1950~1959年出生时间段人口占比高达17%以上,到2019年该时间段出生人口年龄多数已超60岁,则该城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接近17%,即人口老龄化问题较突出。]
(2019·闽粤赣“三省十校”3月联考)我国某城市2000~2013年人口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第 - 1 - 页 共 9 页
- 1 -
3.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最少的是( ) A.2003年 C.2009年
B.2006年 D.2012年
解析:D [图示备选项中四个年份常住人口数量增加量相差不大,但唯有2012年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其他三个年份自然增长率均为负值,则2012年人口净迁入数量最少。]
4.该城市人口变动将导致( ) A.老龄化的进程延缓 B.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减轻 C.平均预期寿命缩短 D.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单一
解析:A [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为负值,一般老龄化问题较突出;同时常住人口数量持续增加,说明有较多的外来人口迁入。而迁入的外来人口主要是就业的青壮年人口,则会延缓老龄化进程。]
(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沿海城市的人口发生了较大变化,大多城市采取积极吸引“高精尖”人才的措施。下图示意1985~2010年我国沿海城市平均人口密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2003年人口密度明显下降是由于( ) A.疾病导致人口锐减 B.经济衰退导致人口外迁 C.行政区划调整导致城市范围扩大 D.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死亡率上升
解析:C [人口密度下降可能是人口数量减少,或区域面积增大所致。而我国城市化水平一直在提高,则城市人口数量不会减少,只可能是城市面积扩大所致;图示2003年城市人口密度突然下降,可能是行政区划在这一年调整,把周边农村变为城区所致,即C项正确。]
第 - 2 - 页 共 9 页
- 2 -
6.预测我国沿海城市未来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增速的变化是( ) A.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增速均加快 B.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增速均减慢 C.常住人口增速加快,户籍人口增速减慢 D.常住人口增速减慢,户籍人口增速加快
解析:B [大多城市采取积极吸引“高精尖”人才的措施,说明城市主要需求的人口是高级技能型人才,而不是普通务工人员,而高级技能型人才数量有限,则常住与户籍人口增速会下降。]
(2019·河南郑州二模)人口年龄结构对区域发展至关重要,其中20~39岁黄金年龄劳动力最具经济活力。读我国某市1990~2015年不同年龄段人口占全国同年龄段人口比重统计表(下表),完成7~8题。
年份 1990年 2010年 2015年 7.该市( ) A.1990~2010年青壮年比重持续上升 B.1990~2015年老龄化程度不断减轻 C.1990~2010年黄金年龄劳动力大量迁入 D.2010~2015年有经验的劳动力出现回流
解析:D [由表中数据:2010年占1.81%,而2015年占1.96%,说明有有经验的劳动力的回流现象,即D正确。而1990年的2.31%、2010年的1.81%,说明1990~2010年间劳动力出现了流出现象,从而加剧了老龄化程度,则B、C错误;因表中为同一个人群的数据,则不能体现青壮年比重变化,故A项说法不能确定。]
8.据此推断,2010年后该市( ) A.基础设施改善 C.生活成本降低
B.生态环境趋好 D.就业机会增多
年龄段 0~19岁 20~39岁 25~44岁 年龄段人口占全国 同年龄段人口比重 2.31% 1.81% 1.96% 解析:D [劳动力人口的流动主要原因是就业与收入;由上题分析可知,2010年后出现
第 - 3 - 页 共 9 页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