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牛郎织女(二)》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叙述牛郎织女婚后美满生活和织女被王母娘娘无情地抓回天宫等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这段故事以织女活动为主线进行叙述。先写婚后自由、幸福的生活,再写王母娘娘无情地把织女抓走,并将两人隔开。最后写由于织女极力抗争,才得到允许每年七月七日与牛郎相会。
这段故事同上一段故事一样,在表达上采用十分通俗的语言,叙述如行云流水。叙述时注意前后照应,在写牛郎织女婚后美满生活之后,交待了老牛的死去和临终嘱托,为下文牛郎披牛皮飞上天空埋下了伏笔。与上段故事一样采取了插叙的方法,插叙了王母娘娘酒醒之后发怒等情节。
在内容上,上一课和本课连起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两段故事却各有侧重。上一课以牛郎的成长经历(童年——成人——成家)为主展开情节,织女在天宫的生活情况作为插叙。本课以织女的经历(婚后生活——被王母抓走——抗争)为主展开,王母娘娘酒醒后的情况作为插叙。但在人物性格的把握和思想感情的体会上,必须把前后两课连在一起整体把握。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
4.引导学生感受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领悟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牛郎织女热爱自由、勇于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
相关古诗词、家乡的传说故事
【教学建议】 1.导入。
古诗词既能简练地回顾故事,又能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强烈好奇,可用来自然过渡。也可直接从上节课的故事结尾过渡。
2.在指导学生讲述故事时,可以将前后两课的内容情节连在一起,讲完整的故事。还可采用编课本剧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不管是复述的形式,还是编、演剧本的形式,都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同桌合作练习,互相提示补充,互相检查督促。再到班上进行汇报,可以每小组演、讲一部分,几个小组共同演、讲完这个故事。
3.引导学生感受织女的勇敢,还可联系前一部分中打伏笔的地方。要从故事留白处引导学生了解到人间苦痛也多,从而深入了解人物内心,真正感受到织女的追求。
4.也可让学生自由谈体会和感悟,不加任何限制。可以从内容情节方面谈,可以从思想感情方面谈,可以评论故事中的人物,可以评议文章中的情节,也可以谈在写法上受到的启发,甚至可以谈对故事的再创造。总之,畅所欲言。
5.拓展活动。
①推荐相关古诗词阅读,如《古诗十九首》之一《迢迢牵牛星》。 ②民间流传着不少优美的传说,可引导学生利用本地资源,搜集本地传说故事,进一步感受民间传说的魅力。
③搜集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 【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入 1.读一读。
齐读秦观的《鹊桥仙》。 2.过渡。
“佳期如梦”,牛郎织女的美满生活到底出现了什么变故呢?结果又如何呢?请看续篇。
二、初读课文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熟悉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织女为线索)。 幸福生活——被王母抓走——呼牛郎相救——七夕相会 3.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4.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 四、探究感悟
1.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引导抓住书中的“发誓、怒气冲冲、一把抓住、狠狠一推”等词,回顾上一课书中“成天成夜地织、自由也没有了”等句子来理解。
2.织女被抓回去后,“受了很厉害的惩罚”,具体情况,书中没写。但王母娘娘如此专横,我们能想象得到织女所受的惩罚一定是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一定是可怕的。这样的结果,织女想到过吗?(“可是有时候也发愁”说明她是有心理准备的。)可她为什么还要下凡到人间?
预设:
学生可能会说人间自由幸福。此时学生的思维可能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应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织女所感受到的人间幸福、所追求的人间自由的真谛。
人间幸福?在天上做神仙,住的是玉宇琼楼,能施万般法术,还能长生不老。可在人间,这些都不可能再得到了,连住的都不过是间草房。
天上辛苦?“晚上得空”一词可看出织女和牛郎劳作十分辛苦。 明知会有祸患,织女到底为什么义无反顾地下到人间? 再读再悟。第二次交流。
通过书中的相关句子,引导学生了解织女追求理想的爱情,珍惜亲情。了解此时的劳作是为孩子、老牛、牛郎,织女为爱而劳作,是自愿的,是自由的。
小结板书:追求爱情、追求自由。 3.你喜欢织女吗?请你来夸夸她。
( )的织女 相机完善板书:勇于抗争
五、讲述故事,合作表演
牛郎织女的勤劳、勇敢,特别是织女对爱情、对自由的向往、追求,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你能把前后两课书的故事情节连在一起完整地讲述吗?也可和你的同学合作表演出来。
①小组练习。 ②全班汇报。 ③略作讲评。
六、拓展活动,自选其一
1.扩展阅读《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2.搜集家乡的传说。 3.民俗知多少。(连线) 七夕节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正月十五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七月初七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九月初九拜月、乞巧 中秋节八月十五看灯、吃汤圆 板书:
牛郎 织女 勤劳 追求爱情 关心他人 追求自由 …… 勇于抗争
《11.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 目标 牛郎织女(二)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时间 1课时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珊瑚礁”“玉簪”等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具 准备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课件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用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教学设计 一、导入揭题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在老( )分牛的指点下,终于走在了一起。那么,他们还会经历哪些钟 事情呢? 望。】 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牛郎织女(二)) 二、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课件出示3) 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牛郎织女在人间的生活是怎样的? 3.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 板书:老牛、王母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课 教学 4.找找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 内容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节和人物的描写,感受人物形象,同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 )王母——织女的外祖母 分钟 老牛——牛郎的亲密伙伴 牛郎、织女----亲密爱人 板书:牵手——分离——相会 三、感受人物形象(课件出示5) 1.牵手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幸福 生活,品析织女的人物形象。
部编版《11.牛郎织女(二)》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