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9 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要点 ★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是增长态势, 每 5 个成人中 2 人患高血压; 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 2 亿; 但高血压知晓率、 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
★ 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心脏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的增长态势。 ★ 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区。
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 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 降压治疗要使血压达标, 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总危险。 ★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 需根据心血管总危险度, 决定治疗措施。
应关注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 我国每年新发生高血压 1000 万人, 对正常高值血压等高血压的易患人群, 应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 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 140/90 mmHg 以下; 高危患者血压目 标是 130/80 mmHg 以下。
在可耐受前提下, 逐步降压达标。
★ 我国常用的钙拮抗剂、 ACEI、 ARB、 利尿剂、 受体阻滞剂及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 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达标。
★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限盐限酒, 控制体重,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 关注少儿高血压, 预防关口前移; 重视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与诊治。 ★ 加强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工作, 定期测量血压、 规范化管理和合理用药, 是改善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 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根本。 高血压已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畴 新指南修订组织单位包括卫生部疾病控制局、 中国高血压联盟、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卫生部疾控局的加入, 体现了政府对中国高血压指南修订的重视, 表明了政府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 部分省市调查目前成人患病率达 25%, 全国至少有 2亿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是我国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70%脑卒中和 50%心肌梗死的发病与高血压相关。
政府主导的新医改中, 已将高血压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范畴, 表明了政府对控制高血压的决心和具体措施。 中国人群特点:
高盐饮食、 卒中高发 我国居民是高盐饮食人群, 高钠低钾是主要特点。
2002 年全国调查显示, 我国平均每人每日摄入食盐 12 g, 比 WHO 要求的每人 5 g 高出 1 倍。
研究表明, 我国系高钠低钾人群, 我国人群钠/钾比例比欧美国家高出 1~2 倍。
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区。
我国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高血压试验中脑卒中与心肌梗死发病比例是 8:1;九五 FEVER 研究的高血压人群和十一五 CHIEF 研究高血压人群中的比例是 5:
1, 而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 1: 1。
我国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 治疗高血压的目标是预防脑卒中和心脏病, 但主要目标是脑卒中。
国内外研究均表明, 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需要指出, 新指南还强调了我国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联性更强。 我国心脏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 40%以上。
我国每年心血管病死亡 300 万人, 其中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 主要包括中国 13 个人群在内的亚太队列研究表明, 我国人群血压水平与脑卒中、 冠心病事件关系密切, 东亚人群血压升高与脑卒中、 冠心病事件的关系比西方人群更强, 收缩压每升高 10 mmHg, 东亚人群发生脑卒中和心肌梗死事件风险增加 53%和 31%, 而西方人群仅增加 24%和 21%。
诊断检查新指标及更新点 危险分层指标 危险因素中新增加糖耐量受损和/或空腹血糖受损, 去掉C 反应蛋白。 靶器官损害中新增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踝/臂血压指数和 eGFR。
腹型肥胖的腰围修改为男90 cm, 女 85 cm。
将糖尿病纳入临床疾患项目中, 这是因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