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诊断X射线机
适用范围:该产品可供医疗单位做X射线诊断用。 1.1 产品型号:HF51-3C型 1.2 组成:
表1 产品组成
数量 名称 型号 配置1 配置2 高频高压发生装置 X射线管组件 X射线发生装置 XS1-3 限束器 XS5-1 诊断床 患者支撑装置 摄影床 SC4-4 E5764SD-P3 影像增强器 成像系统 医用X射线电视系统 2.1 工作条件 2.1.1 环境条件
产品的工作环境条件如下: a) 环境温度:10℃~40℃; b) 相对湿度:30%~75%;
23XZ4ST/A F113-5 - 1 1 1 1 1 1 - ZC25SY-2 1 1 1 1 1 1 GFS502-8 XD52-30.50/125H-T2F 1 2 1 2 c) 大气压力:700 hPa~1060 hPa。 2.1.2 电源条件
2.1.2.1高频高压发生装置
高频高压发生装置电源条件如下:
a) 电源电为三相380V,网电压波动应不超过标称值的±10%; b) 电源频率:50Hz±1Hz; c) 电源内阻应不大于0.17Ω; 2.1.2.2 ZC25SY-2诊断床 诊断床电源条件如下:
a) 电源电为单相220V,网电压波动应不超过标称值的±10%; b) 电源频率:50Hz±1Hz。 2.1.2.3 SC4-4摄影床 摄影床电源条件如下:
a) 电源电压为单相220V,网电压波动应不超过标称值的±10%; b) 电源频率:50Hz±1Hz; 2.1.2.4 医用X射线电视系统
医用X射线电视系统电源条件如下:
a) 电源电压为单相220V,网电压波动应不超过标称值的±10%; b) 电源频率:50Hz±1Hz; 2.1.2.5 电源容量
机组电源容量瞬时75kVA;连续8kVA。 2.2 电功率
2.2.1 最大输出电功率
连续方式:0.352kW(110kV×3.2mA); 间歇方式:50kW(100kV×500mA)。 2.2.2 标称电功率
在加载时间为0.1s,X 射线管电压为100kV时,标称电功率为50kW(100kV×500mA) 。 2.3 加载因素及控制 2.3.1 X射线管电压
X射线管电压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摄影管电压的调节范围(40~125)kV;分档可调,步长应不大于1kV; 透视管电压的调节范围(40~110)kV;分档可调,步长应不大于1kV;
b) X射线管电压值的偏差,应符合GB 9706.3-2000中50.103.1的要求。 2.3.2 X射线管电流
X射线管电流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摄影管电流的调节范围(25~630)mA,分档可调,分档在R’10数系中选取;透视管电流管的调节范围 (0.5~5)mA。分档可调,不少于10档; b) X射线管电流值的偏差应符合GB 9706.3-2000中50.103.2的要求。 2.3.3 加载时间
加载时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摄影加载时间的调节范围(0.001~5)s, 分档可调,分档在R’10数系中选取;
b) 摄影加载时间值的偏差应符合GB 9706.3-2000中50.103.3的要求。 2.3.4 电流时间积
电流时间积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摄影电流时间积调节范围为(0.4~500)mAs,分档可调,档数从R’10数系中选取;
b) 电流时间积值的偏差应符合GB 9706.3-2000中50.103.4的要求。 2.3.5 防过载
发生装置内所设置的程序应能保证在每单次摄影时,技术条件的选择不会超过X射线管的额定容量。应符合使用说明书中给出的最大加载因素组合。 发生装置内设置对X射线管组件连续工作使用状态下的保护程序,即根据所设定的X射线管,自动设置加载防过荷程序,并根据加载条件及间隔时间连续计算X射线管阳极的热容量,以利于X射线管组件连续工作使用状态下的安全性。
2.3.6 点片摄影准备时间
点片摄影准备时间应不大于1s。 2.4 成像性能 2.4.1 透视成像性能 a) 有效入射野尺寸
X射线影像增强器标称入射野尺寸为230mm, 以X射线影像增强器入射面为电视系统入射面进行测量,有效入射野尺寸不小于标称值的85%。 b) 影像失真
影像失真不大于10%。
c) 图像灰度鉴别等级
图像灰度鉴别等级不小于10级。 d) 线对分辨率
线对分辨率不小于1.2lp/mm。 e) 低对比度分辨率
在 70kV,空气比释动能率不超过4.1uGy/s 条件下低对比度分辨率不大于2.1%。
f) 图像亮度稳定度
自动透视情况下,图像亮度稳定度不大于3dB 或15%。 g) 图像响应时间
图像响应时间最长不应超过3s。 2.4.2 影像接收器入射面空气比释动能率
透视影像接收器入射面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应不大于0.8μGy/s。 2.4.3 入射空气比释动能率
透视入射空气比释动能率应不大于25mGy/min。 2.5 ZC25SY-2诊断床性能 2.5.1 床身转动性能
a) 床身转动范围为垂直~水平~负角度。其偏差相应为
°,-
°。
°,
b) 在转动范围内应能随意调节床身的倾斜位置,在垂直、水平(从垂直回转到水平位)和最大逆倾角度时应能自动定位; c) 床身转动应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