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全校大学生中开展学习型团队
建设活动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学校七届八次教代会精神,全面实施大学生素养拓展打算,在全校大学生中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现决定在全校大学生中开展学习型团队建设活动。
一、目的与意义
学习型团队建设旨在创建学习、交流、共享平台与载体,创新教育、治理、服务一体化的学生工作模式,导航学生人一辈子,导引学生学习,导向学生行为。教育大学生进行“团队学习”,增强自我服务、自我治理、自我教育能力;关心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践行学习诺言,实现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关系,为今后参与社会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团队精神,使同学间同进步共进展。
二、学习型团队研究与实践的要紧内容
1、科学理论学习与运用方面,如围绕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进行调查研究;科学进展观宣讲;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发挥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先进性等。
2、节约型校园建设方面,如围绕爱护公物、节约能源、爱护环境发挥主人翁作用等。
3、关爱型校园建设方面,如围绕关爱生命与体验生活,构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及学生与集体之间的和谐关系。
4、文化型校园建设方面,如何建设文化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学生及如何看待大学生休闲文化等。
5、专业知识拓展方面,要紧是依靠专业知识彰显专业技能与制造创新精神。
6、大学生素养教育方面,要表达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7、道德实践方面,要坚持知行统一,如树立“大德育”理念,如何成人成才;加强基础文明素养(如“四文明”、“四有”),如何实现由他律向自律转变;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诚信教育等。
8、思想学习生活互助方面,如先进带后进、创建党员、考研寝室等。 9、自主创业探究方面,要紧包括知识型、创意型、爱好型、学习服务型、生活服务型创业等的探究实践。
10、也可结合实际自选研究与实践内容。 三、团队创建原则与申报分类 (一)团队申报原则
在校06、07、08级学生均可申报组建团队。团队成员要求在三人以上,可在本院(系)中同专业或不同专业、同班级或不同班级中组建,也可跨院(系)组建。
学习型团队要明确召集人,召集人能够是学生,也能够是辅导员、班主任及其他教师。学习型团队要依照研究目标与内容自主确立团队名称,明确团队内部分工。
(二)团队分类
依照团队研究内容、目标及预期成效,将学习型团队分为校级和院(系)级。
四、团队申报程序与组织实施
本次教育活动分为三个时期,即思想发动时期、团队成立申报时期和学习实践时期。
第一时期,思想发动时期(4月1日—4月15日),各院(系)要广泛开展好宣传、动职员作。充分利用班会、团活等宣传阵地,全面动员,层层发动,使全校学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与意义,把握团队组建程序和内容,引导宽敞学生积极开展团队建设活动。
第二时期,团队成立申报时期(4月15日—5月1日),上交学习型团队立项申请书(见附1)。各院(系)要成立学习型团队申报考核小组,经考察合格后成立院(系)级学习型团队并报学生处教育科备案;各院(系)择优举荐学习型团队报学生处经考察合格后成立校级学习型团队,学习型团队也可直截了当报学生处教育科申请成立校级学习型团队。
第三时期,团队学习实践时期(5月1日起),各团队按照团队组织目标开展活动。
五、考核与表彰
对学习型团队进行检查考核的内容,侧重于团队创新精神和实践成果
(团队目标与学习成效),团队学习目标完成后上交学习实践成果申报书(见附2),统一进行考核答辩,考核评比出优秀团队(具体考核指标体系另行下发)。每学年召开学习型团队总结表彰大会,被评为优秀的学习型团队,院(系)级学习型团队颁发院(系)奖励证书并通报夸奖,校级学习型团队颁发校级奖励证书并通报夸奖。
六、具体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院(系)要充分认识活动的重要性,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建设学习型团队的目的意义和申报要求等,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形,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有打算、分时期扎实推进。本次活动的开展要与“四业”主题思想教育活动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创业创新与就业择业能力。
2、广泛发动,精心部署。要充分调动各级学团组织和宽敞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制造性,广泛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在“团队学习”的基础上,逐步把学习带入班级、带入寝室,促进和推动学习型校园建设,营建和谐的、宽松的校园学习氛围。
3、加强宣传,总结体会。要做好活动的各个时期的宣传工作,在全校学生中形成有深度、有阻碍力的宣传声势,为教育活动营造浓厚氛围。要及时总结活动体会,树立典型,引导活动向纵深进展。
附1:学习型团队立项申请书 附2:学习成果申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