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初步设计明]
1、设计依据
1.1 批准的方案设计;
1.2国家现行的规程,规范及北京市地方标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消防安全疏散标志设置标准》DB11/1024-2013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教育电气设计规范》JGJ310-201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 1.3 甲方所提设计标准及技术要求; 1.4 建筑及设备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
2、设计范围:
2.1 强电设计:
1)220/380V电力、照明系统; 2)防雷及保护接地系统; 2.2弱电设计:
1)设计系统:计算机网络及综合布线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能源管理子系统;校园一卡通子系统,广播系统(包括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出入口控制及门禁管理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2)设计界面:本工程弱电部分设计仅负责系统设计和管线预留,系统中各元器件由设备承包商按甲方要求选配,成套供货并负责安装、调试。弱电系统的深化设计由有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或弱电承包商负责,设计院负责审核及与其他系统的接口的协调事宜
3)其它弱电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物业运营管理系统、公众信息服务系统、公众服务管理系统、能耗分项计量管理子系统等信息化应用系统及智能化集成系统主要通过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平台的系统软件、系统主机为业主及访客提供更加便捷的运营服务和综合信息服务,项目建设时可视需求选择设置。
4)设计标准:各弱电系统具体实施标准需业主方确定后方可实施。 2.3 电气节能与再生能源利用:
3、设计内容:
3.1低压供配电系统: 1)负荷等级:
各宿舍楼内所有应急照明、消防设备、弱电机房、用于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安防系统、客梯、排污泵等用电设备均为二级负荷;学生宿舍的其他用电设备为三级负荷;
2)1#、3#、4#、6#、7#楼的低压电源由后勤服务中心的中心变配电室引来低压电源,2#,5#的低压电源由5#楼楼外东南角处的变电所引来。各宿舍楼内的地下夹层内设置配电间。
3)各宿舍楼内二级负荷均由两路电源配电,两路电源引自变配电室不同的低压母线段,消防用电设备均由变配电室不同的低压母线段采用专用回路配电,并在
最末一级配电箱处加装双电源自动转换装置;三级负荷的配电以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配置用电点。
3.2计量;
1)本科生公寓内的各间宿舍楼内均设智能型电表,以满足用电计量用电管理的要求。
2)50KW以上设备单独加装智能计量仪表;
5)智能计量仪表的数据通过TCP/IP网络上传至物业管理平台; 3.3电气节能设计:
1)照明设计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规定的照度标准、照明均匀度、统一眩光值、照明功率密度的现行值、显色指数等相关要求; 2)不同的场合合理选择照明光源,在满足显色性、启动时间、照明质量等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选用高光效、显色性好的荧光灯(T5、T8管)、紧凑型荧光灯、小功率金属卤化物灯,LED灯。
3)选择低损耗、性能优的光源附件,如电子镇流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变压器等;选用带无功补偿的灯具;荧光灯优先选用电子镇流器,镇流器能耗符合国家的能效标准;
4)照明系统尽可能采用三相供电,减少电压损耗,并尽量使三相负荷平衡,以免影响光源的发光效率;
5)照明采用集中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按时间或光强自动控制照明灯具的工作状态,减少照明的电能损耗,楼梯间采用声光控延时自熄照明灯具,消防时强行点亮; 3.4电力设计:
1)各公寓楼内照明系统电压为220/380V;建筑内用电设备按防火分区及功能分区以电缆配电为主;
2)各楼内普通设备干线采用阻燃型,消防设备干线采用耐火型的交联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3)自动控制:
污水泵采用水位自控、超水位报警;防火卷帘及污水泵等由厂商配套供应控制箱;排烟风机等平时就地监测控制,其配电开关不设过负荷保护,热继电
器只做报警信号,不做保护用,不跳闸。火灾时均可在消防控制室和现场实现手动/自动控制启/停,并将运行状态及故障信号送至消防控制室显示。火灾时非消防负荷的切除时通过配电开关上的分励脱扣来实现的。 3.5照明系统设计:
1)各公寓楼内均采用高显色节能荧光灯,走廊内采用节能荧光灯,卫生间采用防水防尘灯具。
2)在主要出入口、公共走道、楼梯间、电梯前室均设有安全出口指示灯、疏散方向指示灯,应急照明持续时间不应小于30min,初始安装放电时间不应小于90min,并采用智能疏散系统实现对消防疏散的检测及控制。
3)插座线路采用BV-3x2.5mm2导线穿SC20钢管或BV-3x4mm2导线穿SC20钢管敷设。
4)应急照明灯具及疏散标志指示灯具应设置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并应符合“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及“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17945-2010中的相关规定;
5)本建筑内照明灯具按1类灯具设计,照明回路均增加PE线; 6)预留室外照明电源。 7)本建筑的照度标准:
房间名称 标准照度 照明功率密度(Lx) 值 (W/㎡) 宿舍 走廊 门 厅 楼梯间 电梯前室 卫生间 ≥150 ≥50 ≥100 ≥50 ≥150 ≥150 ≤5 ≤2.5 ≤4 ≤2.5 ≤6 ≤6 ≤22 ≤22 ≤22 ≤22 ≤22 ≥80 ≥80 ≥80 ≥80 ≥80 ≥80 统一眩光值 (UGR) 显色指数 (Ra) 3.6防雷及保护接地系统:
1)经计算7栋本科生公寓中最大建筑(5#,7#)年雷击数为0.125,按二类防
雷建筑设防,5#,7#楼雷击次数计算见下表; 1.已知条件:
建筑物的长度L = 70.2m 建筑物的宽度W = 30.5m 建筑物的高度H = 34m
当地的年平均雷暴日天数Td =35.7天/年 校正系数k = 1.0 不考虑周边建筑影响。
2.计算公式:
年预计雷击次数: N = k*Ng*Ae = 0.1250
其中: 建筑物的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 Ng = 0.1*Td = 0.1*35.7 = 3.5700 等效面积Ae为: H<100m,
Ae =[LW+2(L+W)*SQRT(H*(200-H))+3.1415926*H(200-H)]*10^(-6) = 0.0350
3.计算结果:
根据《防雷设计规范》,该建筑应该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 附录:
二类:N>0.05 省部级办公建筑和其他重要场所、人员密集场所 。 N>0.25 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 三类:0.01<=N<=0.05 省部级办公建筑和其他重要场所、人员密集场所。 0.05<=N<=0.25 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
2)直击雷防护措施:在屋顶女儿墙上设置避雷网作为明设接闪器;避雷网在屋面上组成不大于10mx10m 或12mx8m的网格;
3)利用结构柱内两根大于∮16的主筋做引下线;该引下线上连屋顶避雷带,下连接地装置;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 米,并沿建筑物外墙引下;引下线与建筑物基础底筋可靠连接成网状接地装置;引下线于室外地坪下0.8米处焊接出一根-40x4热镀锌扁钢引出防水层,将该扁钢与基础垫层内预埋的接地热镀锌扁钢可靠焊接,形成封闭的避雷网;
4)凡突出屋面的非金属物体按规范装设接闪器,接闪器应与屋顶避雷带可靠连接;
5)凡突出屋面的所有金属构件、正常不带电的设备金属外壳等就近与屋面避雷带连接;当利用建筑装饰栏杆做防雷接闪器时,建筑装饰栏杆的材质、壁厚、施工做法需满足防雷设计规范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具体做法参见相关图集; 6)建筑内垂直设置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上下端均应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 7)为防止高电位引入,在室外地坪下0.8米四周的柱子上设置总等电位联结板;联结板均与防雷接地装置可靠连接;凡进出本建筑的所有金属管道(如水管、煤气管等)均应就近与上述连接板可靠连接;有淋浴功能的房间及卫生间均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