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特点研究
梁海峰, 李晓航, 高亚静
【摘 要】2017年3月6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首批入选“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的名单,经过了一年的建设,各项目已经展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路线与技术特色。对55个示范项目按不同运营主体、不同建设侧重进行了分类;介绍了能源互联网的体系结构与运行模式;总结了各示范项目的规划特点,介绍了相应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并对于各规划特点的关键技术、研究热点进行了探讨;对于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名称】电力科学与工程 【年(卷),期】2018(034)009 【总页数】6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 清洁能源; 多能互补
1 “互联网+”智慧能源基本概念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的行动计划被首次提出,之后国家能源局召开能源互联网工作会议,制定了能源互联网的相关工作计划。2016年3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智慧能源(后文简称为能源互联网)定义为“一种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具有设备智能、多能协同、信息对称、供需分散、系统扁平、交易开放等主要特征”。简单来说,能源互联网就是利用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对于传统能源行业格局进行改造,最终达到横向多能互补,纵向“源-网-荷-储”互相协调的新能源体系[1]。能源互联网的主要特征包括:
(1)将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一次能源。
(2)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能源、信息共享。 (3)大规模接入分布式发电系统与分布式储能系统。 (4)支持交通系统电气化。
目前,能源互联网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家政策支持各种类型的新技术、新应用的探索与推广,尝试开展多种多样的能源互联网模式与业态工程示范。《指导意见》中提出,2019年至2025年,我国将在深入总结前期试点示范经验的基础上,对一些成熟可靠的技术和模式进行推广应用。国内学者近年来对于能源互联网的基本概念[2]、主要框架[3]、关键技术[4]、商业模式[5]、系统运行优化与规划[6]、信息技术支持[7]展开了探索研究。
2 能源互联网的体系架构
2.1 基本架构
在逻辑功能上,能源互联网主要由能源生产与消费层、能源与信息传输层、“互联网+”层、能源交易层组成[8],如图1所示。
(1)能源生产与消费层。在能源互联网中,用户同时扮演能源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角色。用户在进行能源消费的同时,用户侧的分布式能源、可中断负荷均可以视作可调度资源。
(2)能源与信息传输层。能源传输层指在协同控制基础上,具有多种电源、负荷调控手段,以经济性和安全性为目标,自适应调节网络、发电与负荷的配电网;信息传输层即园区内局域网,负责传递能源生产情况、负荷预测信息和需求侧管理调度信号等。
(3)“互联网+”层。“互联网+”层的功能包括能源大数据处理、分析,生产
与消费行为的统计、分析以及信息安全保障等内容。上述功能影响着能源管理策略与能源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本层体现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能源系统的深度融合。
(4)能源交易层。能源交易层受上一层传递信息引导,淡化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界限,设备、能源和服务都可以进行自由交易。通过信息与能源的高度融合不断探索新的能源商业模式。 2.2 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的“源-网-荷-储”协调优化运行方式能够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各个行业,指通过多种交互手段,使电源、电网、负荷、储能4部分协调作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源”包括石油、电力、天然气等多种资源;“网”包括电网、石油管网、供热网等多种网络;“荷”包括用户的多种能源需求;“储”包括多种能源的存储方案。整个能源供应体系以分散化模块和集中化模块两种形式体现,在分散模块达到自优化的基础上,对于集中化模块进行整体优化。 这种运行方式主要由两方面组成:(1)横向多源互补。即多种能源之间可以灵活替代,协调互补;(2)纵向“源-网-荷-储”协调。即结合能量转换技术、能源传输网络、需求侧管理、储能技术等形成一个广义的用能调控机制,不仅调控能量供应侧,将需求侧同样视作一个柔性可调的能源供应方[9]。这种运行方式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有态势感知技术、广域能源优化配置技术、多能流互补控制技术、多能源计量检测及信息交互技术以及智能云端大数据技术。
3 我国首批示范项目与分类
2017年3月6日,国家能源局公布首批示范项目,共有55个。根据申请主体的情况,55个首批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可分成7类。(1)16个电能技术企业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