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纯粹偶然的 B. 纯粹必然的
C. 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 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21. 有人说,伟大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种观点属于(C) A. 重视伟大人物思想意识作用的正确观点 B. 重视历史必然性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 片面夸大个人历史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D. 否认偶然性在历史上作用的机械论观点 22. 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D)
A. 杰出人物 B. 人性 C. 人类之爱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23. 在关于历史创造者的问题上,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表现为(B) A. 承认不承认个人作用的对立 B. 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对立 C. 承认不承认历史偶然性的对立 D. 承认不承认国家作用的对立 24. 社会存在是指(B)
A.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的总和 B.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 生产关系方面的总和 D. 社会文化各方面的总和 25. 国家的本质是(D)
A. 社会各项事业的管理者 B. 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C. 国家领土完整的保护者 D. 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26.“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同一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这句话应理解为(C)
A. 国家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 B. 民主是国体不是政体 C. 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 D. 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 2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的社会功能的是(D)
A. 教化功能 B. 信息功能 C. 促进社会发展功能 D. 强制功能 28. 国家的主要成分和支柱是(A)
A. 军队 B. 政府 C. 上层建筑 D. 意识形态 29.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因为(A)
A.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B. 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生产关系则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 生产力是原本的、第一性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派生的、第二因素 D. 生产力是具有能动性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消极被动的关系 30.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看它是(B) A. 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3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 生产力具有自我增殖能力的原理 D. 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32.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D)
A. 根本动力 B. 唯一动力 C. 最终动力 D. 直接动力 33. 上层建筑有两大部分组成,它们是(D)
A. 政治制度的法律制度 B.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C.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 D. 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34. 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B)
A. 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 B. 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 C. 在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 D. 取得劳动产品的多寡不同 35. 阶级斗争根源于不同阶级(C)
A. 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 在思想观念上的根本对立 C. 在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 在社会分工上的不同地位 36. 认为群众创造历史是受社会条件制约的观点是(D) A. 天命论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 唯意志论观点 D.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37. 社会进步是指(D)
A. 社会政治的发展 B.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C. 各族人民的和睦相处 D. 社会的全面发展 38.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A)
A.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C. 各族人民的和睦相处 D. 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 39.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D)
A. 政党制度 B. 选举制度 C. 文官制度 D. 国家制度 40.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多次封建王朝复辟,这说明(B) A. 社会进步无规律可言 B. 社会进步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 社会进步是人们的主观愿望 D. 社会进步没有客观标准 41. 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A)
A. 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B. 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C. 前进和倒退相互交替的过程 D. 进步与落后相混杂的过程 42.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C) 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B. 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C. 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D. 自然与必然的关系
43.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D) A. 社会发展史和自然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 B. 社会的发展过程不受人们主观意识的影响 C.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D. 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客观规律 44. 国家的起源是(D)
A. 解决氏族冲突、制定契约的产物 B. 调和阶级矛盾 C. 暴力掠夺和战争的产物 D.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45. 国体和政体之间是(B)
A.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C. 本质与属性的关系 D. 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46.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A)
A.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B. 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C. 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D. 可能与现实的关系 47. 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A)
A.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 从群众中来 C. 到群众中去 D.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48. 政治上层建筑是在意识形态指导下形成的,这种观点是(C) A. 历史唯心主义 B. 非马克思主义的 C. 历史唯物主义的 D. 非决定论的 49. 区分国家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C) A. 人口的多少 B. 领土的大小 C. 国体 D. 政体
50.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B)
A. 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 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 它和经济基础矛盾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51. 社会意识从意识主体的角度来看,可以区分为(A) A. 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 先进的意识和落后的意识 C.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D. 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 5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C)
A. 落后的社会意识随着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同时消灭 B. 落后的社会意识会早于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
C. 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意识消灭以后还会存在一段时间,但不可能永久地存在下去
D. 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意识消灭以后还将永久地存在下去 53.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是因为(C) A. 社会意识的发展总是领先于经济的发展 B. 社会意识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发展
C. 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D. 社会意识具有内在的独立的规律性
5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个结论的理论前提是(D) A. 社会革命理论 B. 阶级斗争学说
C.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原理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 55. 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是坚信(C)
A. 群众的意见总是正确的 B. 群众都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 C. 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D. 群众运动都是合理的 56.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C)
A. 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B. 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 C.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 马克思主义列宁毛泽东思想 5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C)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 人民内部矛盾
58.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是(D) A. 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 C. 现代企业制度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9. 最集中、最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式是(C) A. 哲学 B. 宗教 C. 政治法律思想 D. 道德 60.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B) A. 建立革命政党 B. 夺取国家政权 C. 创立革命理论 D. 发展社会生产力 61. 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D) A. 经济斗争 B. 思想斗争
C. 议会斗争 D. 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
62. 在阶级社会里,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最根本手段和途径是(B) A. 发展生产力 B. 进行社会革命 C. 进行科技革命 D. 进行政治革命 63.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B) A. 生产关系的发展 B. 生产力的发展 C. 上层建筑的发展 D. 经济基础的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 社会存在包括(ABC)
A. 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C. 经济关系 D. 全部社会关系 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BCD) A. 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 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 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 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 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CD)
A. 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 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 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4. 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ABCD)
A. 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 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 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5. 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ABCD) A.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
B. 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 C. 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 D. 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6. 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ACD)
A. 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B. 它属于上层建筑 C. 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D. 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7.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AD)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也决定生产关系 D. 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8.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B)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 D.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 9.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BC) A. 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 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 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D. 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0.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AB)
A. 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B. 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C. 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 D. 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 11. 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CD) A. 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B. 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C. 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 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12. “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B)
A. 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 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 D. 否定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13. 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表明(BC) A. 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B. 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C.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 D. 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 14.“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AB) A. 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 历史不是神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