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D. 世界的可知性问题 21. 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D)
A. 唯心论 B. 二元论 C. 诡辩论 D. 不可知论
22. 哲学史上的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彼此独立、互不依赖的本源,所以它是(D) A. 介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一个独立的中间派别 B. 唯物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C. 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D. 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但最后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23. 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是指(D) A. 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与斗争 B. 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与斗争
C. 无产阶级世界观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 D. 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24.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质是指(C) A. 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B. 事物属性的直接表现
C. 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 事物本身固有的程度、数量等规定性 25. 辩证法所回答的问题是(C)
A. 世界的本原问题 B. 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C. 世界的状况问题 D. 是否具有统一性的问题 26. 把金木水火土看成万物本原的观点是(D)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 庸俗唯物主义 D. 朴素唯物主义 27.“万物存在吾心中”的观点是(B) A. 客观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科学主义 28. 下列现象中属于辩证否定的是(D)
A. 昆虫被踩死 B. 禾苗被太阳晒死
C. 麦粒被磨碎后给人吃掉 D. 稻谷种在田里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29. 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与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一种(A) 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30.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D)
A. 先有闪电,后有雷鸣 B.夏天过去,秋天到来 C. 白天过去,黑夜降临 D.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
31.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C)
A. 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 坚持一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C.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 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3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A) A. 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 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 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 量变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
33. 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B) A. 本原和派生关系 B.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34. 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唯心主义(B)
A. 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B. 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 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 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5. 质变指的是(B)
A. 事物的连续性变化 B. 事物根本性质变化 C. 非爆发式飞跃 D. 事物数量的增减 36. 矛盾是指(D)
A. 对立面的互相联结,互相转化 B. 对立面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C. 思维的前后不一致 D. 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37.“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表明了(D)
A.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C. 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8. 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D) A.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 认识事物的量 C. 确定事物的质 D. 把握事物的度 39.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
A.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 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 事物发展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 40.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的观点即唯物辩证法理论的总特征是(A) A.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 质量互变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 C. 联系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 D. 联系的观点和系统的观点 41.“贝克莱主义”是(B)
A.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42. 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C)
A. 事物的消亡 B. 外部因素对事物的作用 C. 事物自身的转化 D. 无保留抛弃的过程 43. 物质和意识的同一性问题,是指(B)
A. 两者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 后者能否反映前者的问题 C. 意识的能动性问题 D. 实践和认识关系问题 4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C)
A. 根本属性 B. 运动方式 C. 存在形式 D. 时空坐标 45. 主要矛盾是指(A)
A. 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B. 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的矛盾 C. 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
D. 对事物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的矛盾 46. 质变和量变的关系是(C)
A. 进步和保守的关系 B. 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 C. 相互制约和转化的关系 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7. 所谓结果,就是(D)
A. 引起现象的现象 B. 事物主要矛盾 C. 已经发生的现实 D. 被现象引起的现象 48. 运动是(A)
A. 绝对的 B. 相对的
C. 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 D.有条件的 49.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B)
A. 运动 B. 客观实在性 C. 可感知性 D. 统一性 50.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B)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同一性和斗争性 C. 绝对性和相对性 D. 共性和个性 51.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C)
A. 直线性与循环性的统一 B. 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C.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 真理与谬误的统一
51.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D)。
A.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52. 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B)。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53.“一切以地点、时间、条件为转移”的观点是(A) A.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 否认主观能动性的形而上学观点 54. 抽象的可能性是指(D)
A. 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 B. 实质上是一种不可能性 C. 在现实中有充分根据的东西
D. 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东西 55.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
A. 事物变化范围的大小 B. 事物是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C.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 D. 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56.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D) A.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永恒运动的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 57.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A. 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 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 否认静止的存在 D.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 58.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D)
A.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B.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59. 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B)
A. 是否受多数人的拥护 B. 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C. 在形式上是否新奇 D. 出现时间的先后 60. 对发展的实质的确切理解是(D)
A. 事物的不断运动 B. 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互相联系和转化 C.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多项选择题
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BC)
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 画饼不能充饥
2.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
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3.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BC)
A.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 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4.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CD) A.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5. 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ABC)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 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 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6. 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的观点有(ABCD)
A. 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 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 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7. 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BCD)
A. 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 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 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8. 某山村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AB)
A.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B. 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 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D. 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9.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 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10. 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AB) 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 因实制宜,因地制宜 C.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11. 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是(ABC) A.“抓典型” B.“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C.“一切经过实验” D.“欲擒故纵”
12. 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ABCD) A.“一分为二” B.“和二为一”
C.“万物莫不有对”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 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CD) A. 水往低处流 B. 日出于东落于西
C.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4. 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D) 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 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5. 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CD)
A. 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6. 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ACD) A. 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 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 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 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17. “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ABC) A. 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 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C. 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D. 它否定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8. 辩证的否定是(ABCD)
A. 事物的自我否定 B. 事物发展的环节 C. 事物联系的环节 D. 扬弃
19. 下列命题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思想是(ABC) A.“不平不陂,无往不复”
B.“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C.“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D.“和实生物”
20. 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BD) A. 激变论 B. 直线论 C. 庸俗进化论 D. 循环论 21. “脱离了整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BD) A. 整体依赖于部分 B. 部分依赖于整体
C. 整体是部分之和 D. 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丧失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