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①条件: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②重要性: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
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2)政治自由
①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②重要性: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3)监督权
①表现: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②重要性: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人身自由
(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2)重要性: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3)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依据我国宪法,公民享有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1)财产权
①意义: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2)劳动权 ①重要性: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3)物质帮助权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4)受教育权 ①含义: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②重要性: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③相关政策: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5)文化权利
①内容: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和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②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4.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1)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5.为什么公民行使权利要有界限?
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同时,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6.为什么公民维护权利要守程序?
(1)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2)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7.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损害时,应该怎么办?主要维权方式有哪些? (1)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2)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①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可以通过协商解决。②调解是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我国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③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可以申请仲裁。④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1.宪法赋予我国公民广泛、真实的自由和权利,因此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使自由和权利。
【解读】 这种观点错误。公民在行使、享有自由和权利时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和集体的利益,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权益,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求非法利益。
2.网络是一个自由的天地,公民可以随意发表言论。
【解读】 这种观点错误。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但是,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具体来说,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两方面的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阅读《燕子》片段,回答问题。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毛毛细雨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1.文中“赶集”的意思是( ) [*#@~!@#$%^&A#QSDEQWFC%V@XZ1234@#&$%^&^*] A 人们到集市上买买东西。 B各种花草争相开放的景象。 [*#@~!@##$%^&A%Q&SDE*QWFCVXZ12^34@#$%^&*]2.词语美容师。 [*#%@&~!@#$%^&AQSDEQWFCVX@Z~1234@#$%^&*^] VI.单项填空1.There is ____ umbrella in ____ corner of the living room.A. an; the B. an; C. a; the D. an; a【答案】A【解析】【详解】句意:-----客厅角落里有一把伞。考查冠词的用法。不定冠词a/an表示泛指,指某一类人或某事物中的任何一个,经常用在第一次提到某人或某物时,用不定冠词起介绍作用,表示一个。用于辅音音素前,an用于元音音素前。定冠词特指某(些)人或某(些)事物,以区别于同类中其他的人或事物,特指前文出现过的事物或说话双方都知道的事物,如果名词后有介词短语,分词短语及定语从句修饰经常表示特指,加冠词the。根据句意可知第一个空表示泛指,可知填不定冠词,umbrella [?m?brel?元音音素开头,可知填an;短语in the corner of…:在…角落里,此处the表示特殊,特指“…的那个角落”,本句这个客厅的角落;故选A。2.—Do you like chatting with your friends on the telephone or mobile phone? —____. I would rather ____ Wechat.A. Either; use B. Neither; use C. Both; to use D. Neither; to use【答案】B 【解析】【详解】句意:-----你喜欢通过电话还是手机和朋友聊天?----两者都不喜欢。我宁愿用微信。考查不定代词和动词形式。either:(两者之中)任何一个;neither:两者都不;both:两者都。根据下文“我宁愿用微信。”可知“我两者都不喜欢。故填Neither。短语would rather do sth.:宁愿做某事,愿意做某事;结合句意可知填use。故选。【点睛】句型would rather…than…或would…rather than…:宁愿……而不愿……,与其……宁可……;例如,)I would rather watch TV at home than go to the cinema. 我宁可在家看电视而不愿去看电影。)The children would walk there rather than take a bus. 孩子们宁愿步行去那里而不愿乘公共汽车。3.This kind of T-shirt loand sells in the market.A. nice; good B. well; wellC. nice; well D. good; nice【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句意:这种衬衫看起来好看,在商场上卖的好。nice,good ,形容词,这里loo是系动词,后用形容词做表语;well形容词,健康的;副词,好地。sell动词,副词修饰动词,nice和good是形容词,故排除。故选。考点:考查形容词及副词的用法。4. ---A number of people_____killed by the terrorists at the Urumqi station.----_____terrible it is!A. were;How B. was;How C. were;What D. was;What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句意为:---在乌鲁木齐火车站,许多人被恐怖分子杀害。---太可怕了。“a number of+名词复数表示许多的,谓语动词应用非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此外,感叹句的结构有:①what +a/an+形容词单数可数名词主语谓语其他!②what+形容词不可数名词或名词复数主语谓语其他!③how+主语谓语!④how+形容词或副词主语谓语!根据语境可知应选A。( )的嫩叶 ( )的花 ( )的春天3.文中画“——”的句子把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做人来写,写出了__________的景象。4.燕子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从赶来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古诗,回答问题。(一)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A*QSDEQWFCVXZ1234#@#$%^&^*]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AQSDEQWFCVX^Z~1&234@#$%^&%*]1.本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泊: 东吴: 万里船:_________ 3.古诗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Q^SDEQWFCVXZ1234@#$%^&*] [*#@&~!@#$%^&AQSDE%QWFCVXZ~12@34@##$%^&*]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 ).春天。B. 夏天。(二)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A^Q%SDEQ#WFCVXZ1234@#&$%^*&*]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怜: 幽草: 春潮: [*#@*~!@#$%^&AQS^DEQWFCVXZ~1234@@#$%^&*#]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三袋麦子》片段,回答问题。最后,土地爷爷又来到小猴家。谈起去年那袋麦子,小猴拉着老人的手,神秘地说:“请跟我来。”土地爷爷跟着小猴到里屋一看,呀,麦囤里堆得满满的!小猴说:“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您带一些回家吧!”土地爷爷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1.“神秘”是什么意思?从小猴神秘的表情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梳理第三课公民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