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赠医者汤伯高序 [元]揭傒斯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
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
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
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若虚名棪。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
(选自《揭傒斯全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
(2)(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解析 本题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定语后置句。(1)“殚”“竭”是同义词,“用尽、耗尽”的意思。“率”,“最终”的意思。“且”,译为“将要”。“交责”字字落实应为“相互指责”。“是”代词,译为“这”。(2)对句“一方之良”“一言之善”是以“之”为标志的定语后置句,即“一良方”“一善言”,“一个好的药方”“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币”是古今异义词,指财物重金。“师”活用为动词,译为“拜师”。虚
词“乃”译为副词“才”。
参考译文
楚地的风俗是只信巫师不信医生,从夏、商、周三代以来就是这样,现今更加严重。凡是生病的人,不管生病的时间是长还是短,病情是轻还是重,只要吃了药不见效,就立即把药摒弃不用。而到了巫师这里,即便来来回回十几次不见效,也不后悔,并且把责任归于自己,痛苦自责,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始终没有一句将责任加于巫师的话。因此,功劳总是归于巫师,而不良结果总是归于医生。无论见效还是不见效,巫师总是会受到最好的奖赏,而医生所获总是远不如巫师。因此,医生若想很快得到利益、得到病人的信任,也就不得不借助装神弄鬼的方法装扮自己,即使是最有智慧的人也很少有不被迷惑的。更有甚者,在沅江、湘江一带常有用人来祭祀不应该祭祀的鬼魂来谋取利益的事,即使受到重刑严惩也不怨恨,因而巫师盛行带来的恶果盘根错节、根深蒂固,无法解除。医术已经很久不能胜过巫术了,即使有高明医术的医生也不能发挥其功用,来成就医生的名声,且学医的人也是一天比一天懈怠,因此,有人到间隔几个郡县的地方去寻找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都找不到。哎呀!这是先王的政治不清明的结果吗?为什么巫术之祸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呀!人们得以寿终正寝,不是很幸运的吗!
我们乡里有一个叫徐若虚的人,他家是郡里的世家大族。徐先生十五岁就中了进士,他谢绝做官而回到乡里做医生。(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经历了数十年后,徐先生在医学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还著有《易简归一》几十卷。他在书中明辨疑惑的问题,补足欠缺的内容,详略得当,观察清晰,通晓细微的事物,事事融于心、敏于行,人们都认为徐先生是古人复生。他通过号脉象来为病人诊断,并不看重病人的身体症状。无论富贵贫贱,他都不在意报酬的多少,相信他的医术来就医的人,没有一个不见效的,如果病得确实不能医治了,他一定会先让病人知道,唯有相信巫术的人,他会打发他们离开而不给他们看病。从此以后,我们乡里的巫术,才渐渐不是唯一为病人治病的方法了。我行走数千里没有见到能赶得上徐先生的人,偶尔遇到一个,又只专攻一门,擅长一个方面而已,没有各门医术都很好的人。我来到旴江,认识了汤伯高,他通晓各门医术,性情沉静思想深邃,谦逊自矜,与徐先生非常相似。我正为巫术之祸而忧心,担忧医道不被人们了解,眼睁睁看着百姓丢掉生命却无法救治,因而因汤伯高的医术就像徐先生的一样而敬重他,并且尝试着让他医治都很有效果,因此就在这篇文章里一起写巫术盛行带来的祸患和医术盛行带来的好处,以及徐先生的事迹来赠送给他。唉!如果世上的医生都像徐若虚、汤伯高,民众相信医术都像我们乡里的人,那么,巫术还能长久地胜过医术吗?
汤伯高名尧,自取名号常静处士。徐若虚名棪。听说庐山有一个姓郭的人,号南寄,也是很有名的医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李侃,字希正,东安人。正统七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景帝监国,陈简将才、募民壮、用战车三事。也先逼京师,议者欲焚城外马草。侃言敌轻剽,无持久心,乞勿焚,免复敛为民累。皆报许。时父母在容城,侃晓夜悲泣,乞假,冒险迎之。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忤旨,被诘,尚书胡濙为解,乃已。
再迁都给事中。军兴,减天下学校师儒俸廪。侃奏复之。户部尚书金濂违诏征租,侃论濂,下之吏。石亨从子彪侵民业,侃请置重典,并严禁勋戚、中官不得豪夺细民,有司隐者同罪。帝宥亨、彪,余如其请。时给事中敢言者,林聪称首,侃亦矫抗有直声。廷议易储,诸大臣唯唯。侃泣言东宫无失德,聪与御史硃英亦言不可,时议壮之。擢詹事府丞。
天顺元年改太常丞,进太仆卿。明年复设山西巡抚,迁侃右佥都御史任之。奏言:“塞北之地,与穷荒无异。非生长其间者,未有能宁居而狎敌者也。今南人戍西北边,怯风寒,闻寇股栗。而北人戍南,亦不耐暑,多潜逃。宜令南北清勾之军,各就本土补伍,人情交便,戎备得修。”时不能用。奏发巡按李杰罪,杰亦讦侃。按杰事有验,除名。侃无赃罪,获宥。六年考察属吏,奏罢布政使王允、李正芳以下百六十人。因言:“诸臣年与臣若、不堪任事者,臣悉退之,臣亦当罢。”诏不许。侃性刚方,力振风纪,贪墨者屏迹。其年冬以母丧归,军民拥泣,至不得行。服除,遂不出,家居十余年卒。
侃事亲孝,好学安贫,殁几不能殓。弘治初,国子生江纪等言,前祭酒胡俨,都御史高明、李侃学行事功,彰著耳目,并乞赐谥。寝不行。侃二子:德恢,严州知府;德仁,河东盐运使。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廷议易储,诸大臣唯唯。侃泣言东宫无失德,聪与御史硃英亦言不可,时议壮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奏发巡按李杰罪,杰亦讦侃。按杰事有验,除名。侃无赃罪,获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朝廷讨论更换太子,大臣们唯唯诺诺。李侃哭着说东宫太子没有失德,林聪和御史硃英也说不可,当时人们谈论此事时都非常赞赏他们。
(2)(李侃)上奏揭发巡按李杰的罪行,李杰也揭发他。审查李杰的罪行得到验证,他被除名。李侃没有赃罪,得到宽宥。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1)重点词语:“易储”,更换太子;“唯唯”,恭顺谨慎;“壮”,以之为壮,赞赏。(2)重点词语:“发”“讦”,同义,揭发;“按”,审查,研求;“宥”,宽恕。
参考译文
李侃,字希正,东安人。正统七年考中进士,被授予户科给事中。景帝代理朝政时,他上书建议挑选将才、招募民壮、使用战车三件事。也先逼近京师,朝中议论者想焚掉城外的马草。李侃说敌人轻装剽劫,没有持久之心,请不要焚掉,以免再次征敛,苦及百姓。都得到批准。当时他父母在容城,李侃日夜悲泣,请假去冒险迎接回来。景泰初年,计划登记扈从英宗出征的死难大臣的后代。李侃因而说避难偷生的人,应该严加谴责以励臣节。上皇将回来时,他与同官刘福等人说礼仪应该从厚。这建议忤逆了皇上,遭到斥问,尚书胡濙为他们解释,才罢了。
李侃再升为都给事中。当时正用兵,减少天下学校师儒的俸禄。李侃上奏恢复原额。户部尚书金濂违犯诏令征取租税,李侃弹劾他,使他受到司法官员审问。石亨的侄子石彪侵占百姓产业,李侃请用重法处治他,并严禁勋戚、宦官不得强夺小民,有关官员隐瞒不报的与之同罪。皇上宽宥了石亨和石彪,其他的都批准了他的请求。当时给事中敢于说话的,林聪可说是第一个,李侃倔强而有正直的名声。朝廷讨论更换太子,大臣们唯唯诺诺。李侃哭着说东宫太子没有失德,林聪和御史硃英也说不可,当时人们谈论此事都赞赏他们。升为詹事府丞。
天顺元年改任太常寺丞,晋升为太仆寺卿。第二年重设山西巡抚,升李侃为右佥都御史担任该职。他上奏说:“塞北之地,与穷荒无异。不是生长其间的人,没有能够安居而对敌的。现在南方人戍守北部边疆,他们害怕风寒,一听说敌人来便发抖。而北方人戍守南疆,也不耐暑热,多潜逃回来。应令南北清勾军各就本土补入军队,这样人情两便,而军备也得到修整。”他的建议当时没被采用。他上奏揭发巡按李杰的罪行,李杰也揭发他。审查李杰的罪行得到验证,他被除名。李侃没有赃罪,得到宽宥。六年,他考察属吏,上奏罢免了布政使王允、李正芳以下等一百六十人。他顺便说道:“那些年龄与臣相当,不胜任本职工作的人,臣都把他们罢免了,臣也请求罢免。”诏令不许。李侃性格刚直,力整风纪,贪赃者因此敛迹。这年冬,他因母亲去世回家,军民围着他哭泣,以至于难以走动。守孝期满后,他不再出来为官,家居十余年后去世。
李侃事奉亲人至孝,喜欢学习,安于贫穷,他死后家里几乎不能装殓。弘治初年,国子监生江纪等人说,从前的祭酒胡俨、都御史高明、李侃,无论是学者的品行还是事功,都昭然著于耳目,并请求赐给他们谥号。这建议被压下,没有执行。李侃有两个儿子,李德恢担任严州知府,李德仁担任河东盐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