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硕士《农业经济学》知识重点整理注:标注◎为重要知识点,重点复习掌握。第一章
导论
1.农业概念: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2.农业的特征:①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根本特性)
③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
3.◎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①产品贡献4.农业非商品产出功能:①环境功能
②要素贡献
③市场贡献
④外汇贡献④经济功能
⑤文化功能
②是一种经济再生产
②社会功能③粮食安全功能
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1.◎农产品供给的含义: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2.农产品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即在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3.◎影响农产品供给变动的因素
①其他相关农产品价格②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③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④农产品生产者数量
⑤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⑥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⑦其他因素政府
法令和宏观调控政策等
4.◎农产品需求的含义: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5.农产品需求规律:一般而言,农产品的价格水平与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关系,即价格上升,购买量减少,价格下降,购买量增加
6.替代效应:农产品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7.收入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货币收入不变,但实际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改变农产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8.◎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②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⑤消费者的偏好与消费观念
③中间需求的变化④人口的数量与结构
⑦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⑧政
⑥消费者的文化习俗
1府的消费政策
9.农产品供给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10.◎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①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易程度
③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期长短
②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
④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增加的程度
11.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12.◎影响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因素: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及替代程度
③某种农产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
②某种农产品的替代品数目
④农产品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⑤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⑥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或轻工业对某种农产品的依赖程度13.◎“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详见书本课后讨论,自行整理14.蛛网理论
(1)收敛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则小于对需求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收敛型的
(2)发散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需求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发散型的
(3)封闭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相等,这种蛛网就是封闭型的
第三章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
1.◎流通过程中的三流:商流、物流、信息流
2.农产品批发市场按地理位置可分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中转地批发市场3.◎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①商品集散功能
④信息中心功能
②价格形成功能③供求调节功能⑤综合服务功能
4.◎零售业态的含义: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零售业态的内在组成要素分别为:目标顾客、商业结构、服务方式、店铺环境、价格策略等
第四章农产品期货市场
1.期货的概念:是指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围绕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2.◎期货交易者的分类:套期保值者和期货投机者3.◎期货市场的功能:发现价格功能、回避风险功能
24.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对现货市场的宏观作用:①减缓价格波动②有助于政府宏观调控③促进农业国际化发展
第五章农产品国际贸易
1.◎国际贸易的两大基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区别①构建的市场条件不同②研究的对象不同
③讨论的优势来源不同
④衡量标准不同
3.◎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联系:比较优势理论是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是实现竞争优势的最佳途径
4.◎WTO基本原则:①扩大市场准入原则,消除非关税壁垒③削减和规范国内支持,完善竞争机制
②削减出口补贴,促进公平竞争
④规范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严防设置非关税壁垒
第六章农业生产要素
1.土地的概念:土地在经济学上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连的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植被等一切自然条件
2.◎土地特征:(1)自然特性:①土地是自然的产物,其面积是有限的;②土地的位置是固定的,不能移动的;③土地能永久利用,土壤菲力可以不断提高;④土地生产力具有差异性。(2)经济特性:①土地利用的稀缺性;②土地利用的区位性;③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④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⑤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从一定的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
4.◎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①因地制宜
②节约用地
③保护资源
④有偿利用
5.◎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6.土地集约经营的类型:①劳动集约型
②技术集约型
③资金集约型
7.土地集约经营的意义:①可以弥补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的严重不足,通过提高土地生产率,不断增加农产品总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②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农业劳动力
③通过采用先进的科
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精耕细作等提高土地的产出水平,增加农民收益
学技术措施和物质装备,可以促进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协调、统一,实现高产稳产,提高质量8.提高我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①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3②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④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9.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与措施
①要为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③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⑤搞好经营管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a.建立起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b.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c.政府的支持与帮助)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项目的规模
(a.重视土地向某些生产项目集中b.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整体规模效益业社会化服务d.将开发性农业自觉纳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运作)③组织形式应多种多样
10.土地使用制可以分为:“两权”合一型和“两权”分离型11.土地承包经营主体:土地承包方土地发包方
1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①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承包经营权互换
④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
②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
③土地
c.大力抓好农
⑤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⑥土地承包经营权托管
⑦土地承包经营权反租倒包
13.◎“反租倒包”的含义:是指集体或单位、个人以一定的租金将农户承包地土地租赁后,经过投资开发或者改善生产条件后再重新发包给单位或农户经营14.◎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①平等、自愿、有偿原则维持原则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期限受限制原则
②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土地用途
⑤优先原则②水资源同其他
④受让方资格限制原则
15.水资源的经济学特性:①水资源通过降雨、降雪等方式可以自然循环补充
矿产资源相比,其利用只能是自然状态,不能通过人工提炼而在体积上或经济价值上得到浓缩③水资源既是生产对象的主题,又是生产对象的载体或媒体④人类对水资源循环上不能实施有效的人工控制
⑤水资源的自然供给无弹性,需求呈刚性
第七章农业劳动力
1.◎刘易斯模式
①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一元是能够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以落后方式进行生产的,含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农业部门,这一部门生产率低,劳动报酬低;另一元是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的城市工业部门,它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比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高②传统农业部门的最大特点是剩余劳动力的存在
③由于工农业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有一种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
4④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农业剩于劳动力的结果是扩大了生产,取得了更多的生产剩余,积累了更多的利润
⑤在上述往复过程中,城市工业部门不断扩大生产,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工业部门转移,农村人口不断进入城市,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2.◎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从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
3.◎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4.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类型:①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殊性分为:绝对剩余、相对剩余②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原因分为:积累型剩余、结构型剩余、替代型剩余、季节性剩余5◎.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农业劳动生产率指农业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
量,或者生产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6.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①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途径②是增加积累和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决定条件③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根本标志④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7.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①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③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条件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
②不断改进农
④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
第八章农业技术进步
②系统性
③外生性
④复杂性
⑤周期性
1.◎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①渐进性
2.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①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②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
3.◎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劳动节约型技术、资源节约型技术、中性技术4.中国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①第一阶段应以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节约型与劳动节约型技术全面发展和有机结合
②第二阶段应是资源
第九章农业资金
②农业信贷资金
③农户资金
1.农业资金的三大类:①农业财政资金
2.农户资金的来源:①农业生产经营所得②非农业生产经营所得③劳务所得④财产性收入⑤转移性收入
第十章农业信息与农业信息化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