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提纲:
一、行政监督理论概述
(一)行政监督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二)行政监督的必要性 (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二、我国行政监督的基本特征及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我国行政监督的基本特征 1.行政监督主体的多元性 2.行政监督容的广泛性 3.行政监督行为的统一性
(二)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重大意义 1.加强行政监督是实现依法行政的基本途径 2.加强行政监督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手段 3.加强行政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手段 三、我国行政监督运行中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行政监督体系整体功能不强
(二)行政监督主体地位不高,独立性不够 (三)行政监督立法滞后
(五)行政监督方式单一,行政监督法规不完善 (六)不重视新闻舆论方面的监督 (七)行政监督主体模糊,权责不明确 (八)行政监督方式单一,重事后轻事前 (九)行政监督法制不健全,随意性大。 四、完善我国行政监督的举措
(一)建立行政监督体系的协调机制
(二)提高行政监督主体地位,确立相对独立的行政监督主体 (三)重视和加强行政监督立法,实行行政监督的法制化 (四)提高行政监督人员的素质,加强队伍自身建设 (五)建立监督方式的多元机制,完善行政监督法规 (六)健全舆论监督机制
(七)健全行政监督法规,实行行政监督法制化 1.强化法制观念 2.健全法律体系 3.明确监督职能
(八)营造监督氛围,培育社会参与意识 1.鼓励公民参与监督 2.加强舆论监督
3.政府官员树立正确理念 五、总结
论我国行政监督的现状与完善措施
- .总结资料
- - --
【摘要】:
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行的重要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到执行等各方面构建完善的行政监督体系。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外结合的行政监督体系,发挥着较为全面有效的监督功能。但也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如“漏监”、“虚监”、“难监”等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行政监督的基本特征及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重大意义,指出我国行政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阐述了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关键词】:
行政监督;监督主体;监督方式;行政监督立法
【正文】:
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行政管理活动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现代行政管理活动包括信息、咨询、决策、执行、监督五大方面,其中监督活动不仅是行政活动的重要环节,而且是维护国家法律和纪律、保证行政活动正常进行、获得预期效果的必要手段。现阶段我国行政监督的主体十分广泛,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活动受到来自上下左右各方面的监督。然而,我国行政监督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致使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腐败现象,行政管理活动中权力行使过程问题重重。因而,分析现阶段我国行政监督运行中存在问题,探讨完善我国行政监督的策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现实意义。
一、行政监督理论概述
(一)行政监督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行政监督,指对国家行政的监督,是政党、国家和人民根据法律的规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执行法律与遵守纪律的情况所进行的检查、督促、指导、纠错的活动。
我国行政监督的基本特征如下:
行政监督主体的多元性。这表现在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新闻机构、公民等,都具有行政监督的主体资格。
行政监督容的广泛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权力都应该受到广泛监督,其职务行为、社会行为都可以成为行政监督的容。
行政监督行为的统一性。一方面共产当作为执政党,是行政监督的领导核心,统一协调组织各种监督力量;另一方面,部监督和外部建都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了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整体。 (二)行政监督的必要性
行政监督的必要性源于人类的两点共识:一是孟德斯鸠说的“人对权力的使用没有限度,一直到有界限的地方才停止,如果不加限制就会滥用权力,即超出合法职权的围。”因而他提出:权利必须受到制约。二是权力越大,管理围越广,滥用权力的机会就越多。行政权力地位重要、围广泛,行政管理活动与国家和人民利益密切相关又必然与人、财、物相接触,因而对行政权利实施监督是十分必要的。
(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大体上可分为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部监督体系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非专门监督,及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实行的监督;另一类是专门监督,指政府主管部门对下级政府相应的工作部门、有隶属关系的企事业单位的活动实行的监督。
外部监督体系包括政党监督,即中国共产党和各党派对国家行政活动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监
- .总结资料
- - --
督,即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司法监督,指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实行的监督。社会团体监督,主要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的监督。群众监督以及舆论监督六大类。
二、我国行政监督的基本特征及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我国行政监督的基本特征
我国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组织、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等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和法制原则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我国较完整的行政监督体制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现已初步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较为完整的、呈网络格局的行政监督体系。其基本特征如下:
1.行政监督主体的多元性
行政监督主体的多元性表现在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社会团体、新闻机构、公民等,都具有行政监督主体资格,体现了我国行政监督的人权原则。
2.行政监督容的广泛性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权力都应该受到广泛监督,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社会行为等都可以成为行政监督的容。
3.行政监督行为的统一性
一方面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行政监督的领导核心,统一协调、组织各种监督力量,利于提高监督效能;另一方面,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了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整体。
(二)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重大意义
处于变革和转型期的社会主义中国,发展政治和市场经济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同时,反腐倡廉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建立严密有效的行政监督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的必然要求。
1.加强行政监督是实现依法行政的基本途径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是我国行政改革的核心容。依法行政就是要建立起权责统一的责任政府。从当前我国行政体制现状来看,由于缺乏制度化的监督,公共权力所具有的强制性、单向性和扩性日益明显,的行政工作人员责任追究问题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实行全面、系统的监督制度,不仅可以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高效性,维护宪法、法律、法规的权威性;而且为构建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提供了重要保障。
2.加强行政监督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手段
从当前我国行政过程的实践来看,目前依然存在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主要表现在墨守规,脱离群众,滥用权力,人浮于事等,这些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加强行政监督,可以把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绩置于公开的监督之下,对各种官僚主义和乱纪行为进行严厉批评和惩戒,对廉洁奉公、忠于职守的部门和人员进行表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效率。
3.加强行政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手段
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为了保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必须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置于广大人民的监督之下,以提高我国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意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立严格的监督程序,有效地监督和制约国家权力,促使政府机关切实按照人民的意志和愿望,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从而保障社会的政治,维护人民的政治权利。
三、我国行政监督运行中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目前,虽然我国在行政监督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政监督体系整体功能不强
“我国的行政监督是一个多元化的体制,行政监督主体不仅是行政组织自身,还有政党、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公民及社会舆论。监督体系庞大,体多,机构多,方式和渠道多,这是一个优点。”但在监督实践中,彼此之间只有协调一致,密切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多元化监督体系
- .总结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