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是指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到合适的受体细胞中,使其扩增和繁殖,以获得大量的相同的DNA分子,又称分子克隆或基因克隆。
5、要分离和克隆的相应基因常称为目的基因。因目的基因片段需插入载体,导入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或表达,所以对宿主细胞DNA而言,又称它为外源性基因或外源性DNA。 6、能够携带外源DNA进入受体细胞内进行复制或表达的DNA分子,被称为基因载体。 7、是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能自主复制的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
8、是由细菌产生的一类能特异识别双链DNA中的特定碱基序列,并在识别位点切割磷酸二酯键的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9、将所有的重组DNA分子都导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得到分子克隆的混合体,这样一个混合体称为基因文库。
10、从组织细胞中分离得到纯化的mRNA,然后以mRNA为模板,利用逆转录酶合成其互补DNA,再复制成双链cDNA片段,与适当载体连接后导入受体菌内,扩增,构建cDNA文库。
11、是指以质粒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导入处于感受态的宿主细胞,并使其获得新的表型的过程。
12、以噬菌体或细胞病毒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并获得新的表型的过程称为转导(transduction)。
13、真核细胞主动摄取或被动导入外源DNA片段而获得新的表型的过程称为转染。
五、问答题
1、 ① 具有独立复制能力;② 具备多个限制酶的识别位点(多克隆位点);③ 具有遗传表型或筛选标志;④ 有足够的容量以容纳外源DNA片段;⑤ 可导入受体细胞。经过人工构建的载体,不但能与外源基因相连接,导入受体细胞,还能利用本身的调控系统,使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表达。
2、(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并特异切割DNA碱基序列;(2)DNA polⅠ:催化缺口平移,制备高比度DNA探针;(3)Klenow片段:合成cDNA第二条链,补齐或标记双链DNA3′端;(4)TaqDNA聚合酶:DNA体外扩增(PCR);(5)逆转录酶:催化合成cDNA;(6) T4DNA聚合酶:聚合补平或标记DNA平末端或3′凹端等;(7)DNA连接酶:催化2条DNA链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8)大肠杆菌DNA连接酶: 应用于黏端DNA或切口间连接;(9)T4DNA连接酶:应用于黏性或平末端DNA的连接;(10)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
酶:给载体或cDNA加上互补的同聚尾、加标记物;(11)碱性磷酸酶:防止载体自身连接、
32
P标记5′端;(12)T4多核苷酸激酶:5′端磷酸化、5′端标记放射性核素。
3、(1)分离制备目的基因——“分”;(2)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切”;(3)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接”;(4)将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转”;(5)筛选并鉴定含重组DNA分子的受体细胞克隆——“筛”;(6)克隆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进行复制或表达——“表”。
4、(1) 制备基因组文库;(2) 构建cDNA文库;(3) PCR扩增目的基因;(4) 人工合成DNA技术。
5、 ⑴ 黏性末端连接:将靶基因片段和载体DNA经相同的限制酶分别切割,使它们两端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然后经黏性末端碱基配对,再经DNA连接酶作用,共价连接成新的重组DNA分子;⑵ 平头末端连接:将平末端的DNA分子在T4DNA连接酶催化下,使DNA分子的3′OH和5′P进行共价结合; ⑶ 人工接头法: 是指利用人工接头加在平端DNA片段的两端,然后用相应限制酶切割人工接头以产生黏性末端,再与带相同黏性末端的载体相连;⑷ 同源多聚尾连接法: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催化下,在线型载体分子的两端加上单一核苷酸如dG组成的多聚尾;而在目的DNA分子的两端加上dC尾,两者混合退火,然后经DNA聚合酶Ⅰ或Klenow填补裂口处缺失的核苷酸,再通过DNA连接酶修复成环状的双链DNA。
6、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是由细菌产生的一类能特异识别双链DNA中的特定碱基序列,并在识别位点切割磷酸二酯键的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限制酶的识别和切割位点通常是4~8个bp长度且具有回文序列的DNA片段,主要产生5′突出、3′突出的黏性末端或平端。当一个样本DNA被一个特定的限制酶切割后,可以产生一批相同碱基序列的DNA片段,进而可以用于基因重组、克隆、核酸分子杂交与序列分析等。
7、质粒是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能自主复制的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经过人
工构建的载体,不但能与外源基因相连接,而且质粒含有复制起始原点(ori),此起始点与顺式作用调控元件构成一个复制子(复制区内),能借助宿主细菌染色体DNA复制所用的同一套酶系独立地进行自我复制、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