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至少需要经过3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D、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不会引起③pH的变化题型 三、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 一、考查形式选择题
二、典型例题8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9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三、答题技巧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调节机制:神经免疫调节网络。
第 1 页 共 1 页
3、实质: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4、与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直接相关的系统、器官有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5、葡萄糖和氧气进入内环境并最终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的途径,如图(1)由图可看出葡萄糖和氧气由外界到最终被细胞利用分别穿过了7和11层生物膜。(2)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分别在肺泡和组织细胞。
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失衡分析(1)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①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②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2)理化性质失调:①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②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③体温失调发热。(3)
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失衡
7、内环境稳态应澄清如下两种误区(1)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植物人等)。(2)内环境稳态遭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如有可能导致代谢速率上升)。
四、变式训练
1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第 1 页 共 1 页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11、下列哪项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 )
A、神经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B、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C、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 D、稳态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我的疑问】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基础知识要夯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形态?
【反思提升】
请同学们整理本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你还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吗?1答案 C解析 根据题干及图可以判断出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了内环境;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为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在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及血浆和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单向的。2答案 A解析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
第 1 页 共 1 页
胞,血浆是组成内环境的成分;喝牛奶和口服药物都在消化道中,精子进入输卵管都不是内环境。3答案 D解析 淋巴不能渗出毛细淋巴管成为组织液。4答案 B解析 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血浆蛋白、Ca2+、激素均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属于内环境成分;麦芽糖是植物二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机体吸收,故内环境中不可能存在麦芽糖。5答案 C解析 组织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时,会引起细胞失水。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血浆中的H2CO3/NaHCO3等缓冲物质能维持血浆pH的稳定。血浆渗透压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有关。6答案 A解析 观察题图,根据所学的知识:淋巴中的物质只能来自组织液,而淋巴通过淋巴循环汇入到血液循环中,故可以确定甲、乙和丙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是维持细胞生活环境保持正常渗透压的重要条件,如果这个平衡被破坏,则会引起组织水肿等病变,B正确。淋巴循环有三个作用:免疫、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水分交换、将组织液中的少量蛋白质运回血浆,C正确。细胞所必需的物质及代谢废物只有通过体液各个成分之间的相互交换才能正常地获得和排出,D正确。7答案 B解析 肌肉细胞缺氧时,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使血液的pH变化不大;②中的氧气到达④中,首先要穿过②的1层细胞膜,再穿过毛细血管壁的2层细胞膜进入组织间隙,最后穿过④的1层细胞膜,故共穿过4层膜;细胞②中无线粒体,不能通
第 1 页 共 1 页
过呼吸作用产生CO2。8答案 B解析 稳态是在机体的调节作用下,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作用的结果。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超过这个限度时,稳态就会遭到破坏。破坏内环境稳态的因素可能来自体外,也可能来自体内。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9答案 C解析 根据稳态的定义可知,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佝偻病是机体缺少钙盐引起的;人体的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下,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选项属于稳态的意义。因此
A、
B、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11答案 D解析 淋巴管阻塞会使组织液增多,从而导致组织水肿,A项正确;血液中缺乏钙盐会引起机体抽搐,而血液中钙盐过多则会引起肌无力,B项正确;过敏反应是由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受到同种过敏原的刺激时引起的,C项正确;腹泻可引起机体体液中水和盐分的大量丢失,但不会引起体液中蛋白质的大量丢失,D项错误。
第 1 页 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