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单○简○辨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
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育启示: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不陵节而施”,适应最近发展区)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
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启示:不同阶段不同质,不能搞“一刀切”,量力而行)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
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教育启示:不同时期不同速,抓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机体之间的互补、心理机能
与生理机能之间的互补(教
16
育启示: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与个体之间进行比较(教育启示:因材施教)
◆考点 3: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2014简答题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考点4:影响人发展因素的理论★ 1.内发论——内在需要(遗传决定论)
代表人物:孟子(“人之初,性本善”)、弗洛伊德(性
本能是人发展根本动因)、威尔逊(基因复制)、格塞尔(成熟势力说)、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高尔登(“优生学”)。
观点: 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2.外铄论——外在力量(环境决定论)
代表人物:荀子(“人之初,性本恶”)、洛克(“白
板说”)、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17
不管他们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斯金纳。
观点: 人的发展依靠外在力量,环境的刺激和要求、
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学习是成长的主要途径。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考点 5: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简○辨○材
内部因素
①遗传——可能性(物质基础)
遗传的意义——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辨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②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因素—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 外部因素
③环境——现实性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
环境把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18
④学校教育——主导作用 ★
1.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为什么)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概念】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辨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专题五 教育制度○单○辩○简
◆考点 1:教育制度的概念★ 1. 广义:指国民教育制度
2.狭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
19
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 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衔接关系。
它处于国民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地位。○单 ◆考点 2:学制在形式上的发展 1.前制度化教育——实体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堂”。1905年
3.非制度化教育——理念“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考点 3: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简 ○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考点 4: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制发展历程 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
1.双轨制——英国;2.单轨制——美国;3.分支制——前苏联
发展趋势:双轨学制在向分支性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