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的病原、发生、进展和防治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病原:引致病害的原因。是外因,即有害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 3、病程:存在生理和组织结构病变的进程。
4、症状:患病植物外表呈现的不正常现象。显症是植物生病的征兆。 五、损失:必需造成经济损失,包括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或生态损失。 六、植物病原细菌:能致使植物病害的细菌,统称为植物病原细菌
7、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进程中由于不良的环境所影响或受到寄生物的侵染,使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受到破坏,从而致使植物生理性能受到组织结构发生病变,最终致使植物外部形态的反常
八、病原生物:能够引发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统称为病原生物
九、病毒:是一种由核酸、蛋白或其复合体组成的,具有繁衍、传染和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的能力的非细胞形态分子生物。
1一、初侵染:植物在新的生长季节中受到越冬(越夏)场所来的病原物的侵染,称作初侵染
1二、再侵染:在田间以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传播扩散后侵染同一生长季内的寄主植物。
1五、抗病性:植物抵抗病原物侵入或在体内生长,繁衍的特性
1六、感病性:侵染后快速发病,致使产量和品质的下降,严峻者乃至致使绝收 17、耐病性:植物对病害的高忍耐程度,一些寄主植物在受到病原物的侵染以后,有的并非明显的病变,有的虽然表现明显的病害症状,乃至相当的严峻,但仍然能够取得较高的产量
1八、无公害烟叶:指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减少化学农药与化肥的用量,在国家烟草局认证的烟草生产基地生产出农药残留量低于限量标准的烟叶
20、植病流行:是指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在必然环境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而且造成严峻损失的进程额现象
24、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防治植物病害和其他有害的生物称为化学防治
2六、一次传播距离:病原菌孢子从释放到侵入植物体这段时刻内所引发的病害传播,如以日为单位,则为一日之内实现的病害传播距离
27、一代传播距离:病害一个暗藏期内多次传播所实现的传播距离
2八、栽培防治:在作物栽培进程中,通过各类农业调控办法,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而
无益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以达到防病的目的。
2九、综合防治(IPM):即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多种有害生物为防治对象运用生态学、系统论观点,在科学预测预报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调控因素,将多种防治途径或手腕进行优化配套,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最优
30、预测:对一按时限以后病害发生趋势和流行程度作为定性或定量的估量进程 3一、预报:有权威机构发布预测结果成为预报
3二、生物防治:是利用有利微生物对病原物的各类不利作用,来减少病原物的数量和减弱其致病性
33、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之前一生长季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进程,也叫做病害循环
侵入期:病原物侵入寄主到成立寄生关系的这段时刻
潜入期:病原物从与寄主成立寄生关系到表现明显的症状为止的这段时刻
34、植物病害的流行: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在必然环境条件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而且造成严峻损失的进程和现象。 常常流行的病害叫做流行性病害;
3五、发病率:是发病植株或植物器官(叶片、根、茎、果实、种子等)占调查植株总数或器官总数的百分率,用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
3六、病害严峻度表示:植株或器官的罹病面积(例如病斑面积占总面积的比率)。严峻度用分级法表示,亦即将发病的严峻程度由轻到重划分出几个级别,别离用各级的代表值或百分率表示。
37、病情指数:是全面考虑发病率与严峻度二者的综合指标。若以叶片为单位,当严峻度用分级代表值表示时,病情指数计算公式:病情指数=普遍率×严峻度
3八、经济阈值(ET):指应该采取防治办法时的发病数量,现在防治可避免发病数量超过经济损害水平,防治费用不高于因病害减轻所取得的收益。
3九、经济损害水平(EIL):指造成经济损失的最低发病数量。(P120 ET与EIL的关系) 40、病原细菌:能致使植物病害的细菌,统称为植物病原细菌;
4一、单循环病害(累年流行病害):需要持续几年的时刻才能完成致病所需种群数量积累的进程。
4二、多循环病害(单年流行病害):在一个生长季中就可以完成数量积累进程,引发病害流行。
43、植物病害诊断:指按照感病植物的特征、生长环境和外界条件,通过调查分析,对
病害发生的原因作出准确的判断
44、人工诱发:按照病害发生的可能性,人为地创造一个与它发病环境相似的条件以诱发病害,观察其表现的症状是不是相同。
一、植物在受到植物病害减产的原因
一、病原物直接从寄主植物体中摄取营养物质 二、寄主植物代谢作用增强 3、染病植物的同化作用减弱
☆ 二、病原微生物是如何致病的?(植物的病原细菌) 通过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寄主植物,不能像真菌一样直接侵入; 可通过水平基因转移取得新的毒性基因; 细菌可向寄主细胞内注入DNA、蛋白和/毒素;
细菌致病并非仅依赖于一个毒性基因,而是很多毒性基因的一路作用才能完成致病的进程;
细菌一般是“有组织地犯法”。(植物病原细菌) 三、病原生物如何影响寄主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一、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二、对寄主水分和养分转运的影响 3、对寄主呼吸作用的影响 4、对寄主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 五、对寄主转录和翻译的影响 六、对寄主植物生长的影响 7、对寄主植物繁衍的影响
四、植物病害的发生流行需要什么条件?
病原:是病害发生的原因的统称,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感病寄主:依据寄主对病原生物抗性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抗病、感病和耐病三种类型。 适宜的环境因素:指有利于病原生物传播、附着、侵入和繁衍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气流(风)、水分和酸碱度等等。
五、病害流行类型?
多循环病害(单年流行病害):在一个生长季中就可以完成数量积累进程,引发病害流行。 特点: ① 潜育期短,再侵染频繁,一个生长季可繁衍多代; ② 多为气流、雨水或昆虫传播的病害; ③ 多为植株地上部份的叶斑病类; ④ 病原物寿命不长,对环境敏感; ⑤ 病害发生程度在年度之间波动大,大流行年以后,第二年可能发生轻微,轻病年以后又可能大流行。例如烟草病毒病、黑胫病和青枯病等通过气流和水流传播的病害。防治:单循环病害,消灭初始菌源很重要,除选用抗病品种外,田园卫生、土壤消毒、种子清毒、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