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总资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构成了社会总资本或社会资本。
? 社会总资本运行的中心问题就是研究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 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1、 价值补偿:社会总产品必须全部售出
2、 实物补偿:社会生产过程中耗费掉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必须从社会总产品中购买
社会总产品按照最终用途的划分:
生产资料 第I部类产品 社会总产品
消费资料 第II部类产品
(2)按照价值划分:社会总产品(或总商品资本)的价值可划分为: 第一、用于补偿生产所消耗生产资料的部分c; 第二、用于支付工人工资的部分v; 第三、剩余价值m。 即,社会总产值= c+v+m
将社会总产品按照使用价值划分为两大部类,按照价值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构成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两个理论前提。
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简单再生产实现的基本条件: I(v?m)?IIc表明: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额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
派生实现条件: I(c?v?m)?Ic?IIc表明:Ⅰ生产资料的生产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必须保持平衡
II(c?v?m)?I(v?m)?II(v?m)
表明: Ⅱ消费资料的生产同两大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必须保持平衡
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I ( v ? m ) ? IIc (1)
表明: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加上剩余价值必须大于第Ⅱ部类消耗的不变资本。
原因:为使第II部类能够扩大再生产,第I部类必须以实物形式向第II部类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这
部分生产资料由第II部类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购买。
?I (vmx II ( c ? m ? mx ) ? ) (2)
表明: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用于积累部分之和,必须大于第Ⅰ部类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用于个
人消费之和。
原因:有了这一条件,第II部类才可能为两部类追加的劳动力提供消费资料。
m? II? v? m I ( v ? m ) ? II (v ? ) ( c ) (3)
表明: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Ⅱ部类全部产品价值。 含义:全部国民收入的价值要大于社会生产的消费资料价值。
原因:如果两者相等,全部国民收入就必须都消费掉,没有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可以用于购置生产资料。
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基本条件:
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基本条件:
I(v?mx??v)?II(c??c)
表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存在为条件、密切联系的内在关系
派生实现条件:
I(c?v?m)?I(c??c)?II(v?mx??
表明:Ⅰ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必须保持平衡
II(c?v?m)?I(v?mx??v)?II(c?mx??v)
表明:Ⅱ消费资料的生产同两大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必须保持平衡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是指在以技术进步为特征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社会总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提高,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比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增长更快的客观必然性。
? 前提: 第Ⅰ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要比第Ⅱ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要高
? 表现:第Ⅰ部类内部为本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比为第二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得要快 ? 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受第Ⅱ 部类生活资料增长的制约。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
需求相比较显得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
? 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 根源: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 直接原因:
1、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组织(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2、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 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固定资本再生产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成本价格: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用K表示,公式:K=C+V
成本价格的实际经济意义
(1)成本价格的补偿是资本主义企业再生产的基本保证,是资本实现正常循环的基本条件; (2)成本价格是资本主义商品价格的最低限;
(3)成本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额是资本主义市场价格竞争的基础。
成本价格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1)在成本价格的概念上,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消失,因而掩盖了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真实源泉;(2)资本家把成本价格看作商品的真正价值,因而剩余价值被看做是商品价值以上的加价从流通中获得的。
利润:企业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后的余额,符号P,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利润率: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叫做利润率。
剩余价值率的公式 m??mv
利润率的公式 P??m(c?v)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关系
联系: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与不同资本量对比得出的不同比率,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
本质,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产物。 区别:从质上看:剩余价值率反映剥削程度,揭示m真正来源,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掩盖m
的真正来源。
从量上看:利润率总小于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m 转化为 p,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利润率的影响因素:
1.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通常成正比例地变化
2. 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在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的高低和资本有机构成
呈反比
3.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呈正比
4. 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在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的高低和不变资本的节
省成正比例
利润率的实际经济意义:
利润率是反映资本经营效益的最重要指标。提高利润率是资本主义经营者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的重要途径。
生产价格:能够为资本提供平均利润的价格,叫做商品的生产价格。
v ?公式: W ? c ? m ? W ? k ? p (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 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区别
质:同资本有联系,同活劳动没有直接联系 量: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
生产价格规律的作用:
生产价格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以下作用: 第一、调节着资本在各个部门的分配;
第二、调节着社会总剩余价值在资本间的分配;
第三、自发地刺激资本主义企业改进技术与管理,以获取超额利润。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
第一、运用劳动价值论结合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有运动——对利润的追求与资本间的竞争——说明了价值规律与社会上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
第二、揭示了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不是个人间的经济利益矛盾,而是两大阶级间的利益矛盾。
商业利润:是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
? 来源
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一部分,并通过价格差价途径实现。 ? 公式变化
W=k+ p(产业利润)+h(商业利润) P`=∑M /产业资本总额+商业资本总额
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 实质:是货币资本作为生息资本增殖的表现,不是资本商品的价格。
? 表现特点:利息是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采取货币支付。是平均利润的部分转化形式。 ? 来源:产业工人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 利息只能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而不能等于平均利润。
? 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也是平均利润的一部份。即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平均利润是
利润的转化形式,而利息则是平均利润的部分转化形式。
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按年计算)利息量与借贷的货币资本量的比例。
? 公式:利息率=利息量/借贷资本量
? 利率的界限:最高界限:平均利润,最低界限:零 ? 影响利率高低的因素 1. 平均利润率
2. 借贷资本的供求情况
股票:是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的凭证,也是取得一定权利的所有权证书。
? 股票的特点:没有价值,有价格。 ? 股票价格=股息/存款利息率
虚拟资本:是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能够持有者定期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
地租:是土地使有者为租用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经济代价,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 不同所有制下的地租:封建地租、 资本主义地租、 社会主义地租
? 资本主义地租本质: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扣除平均利润的余额
? 资本主义地租反映了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农业雇佣工人三大阶级的关系
资本主义地租不能独吞农业工人的剩余价值,而只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呢,是超过平均利润的余额,是农业资本家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与土地生产条件差别相联系的地租。优中等地可获得超额利润
? 条件:土地本身的等级差别。地块和地理位置差别、连续投资上 ? 原因:土地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与土地所有权无关
1、土地有限
2、价格由劣等土地产品价格决定 3、超额利润稳定广泛 来源: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级差地租的基本形式:
? 概念
级差地租Ⅰ是由肥沃程度较高和地理位置较好的土地带来的超额利润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Ⅱ是指在同一快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率所获得的超额利润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构成级差地租内容的超额利润,是土地经营权垄断的结果。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存在,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 原因 : 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1. 使农业中的超额利润可能保留在农业内部并形成绝对地租
2. 使农产品可以按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形成超额利润并转化为绝对地租
? 条件:农业 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 成,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 ? 绝对地租的趋势:垄断地租
第八章 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一种资本运行方式, 少数几个大企业以攫取垄断
利润为目的,联合控制了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的生产和流通。 ? 垄断的形成 1. 自由竞争、生产社会化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2. 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形成垄断 ? 垄断形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 可能性:社会生产集中在少数企业手中 2. 必要性:为了避免两败俱伤,获取高额利润
? 股份公司的特点
1. 股份公司实现了资本占有形式的社会化 2. 股份公司实现了资本组织形式的社会化 ? 股份公司对垄断形成的作用
1. 股份公司这一财产组织制度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垄断资本采取的主要的资本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