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到景物的身上。
布置作业: 论述题:
1、试分析电影场面调度与电视场面调度之间的差异。
2、以你熟悉的一部影片为例,分析其场面调度上的成功之处。
46
第八讲 影视声音概述
影视声音,是指声音在影视中的艺术存在,是指与画面共同构筑成银屏空间和银屏形象的视觉艺术形态。
1911年,意大利诗人及电影先驱乔托·卡努杜发表了著名的《第七艺术宣言》,这篇宣言使电影正式被确立为建筑、音乐、诗歌、绘画、舞蹈和雕塑之外的一门独立艺术。在电影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每一种表现元素,如运动镜头、蒙太奇、声音、色彩等的出现及应用都为电影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这其中,电影声音的加入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早在无声电影时期,人们就企图利用钢琴伴奏来给电影的视觉元素增加一点听觉上的感染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电影声音的开端。由于自然界本身就是有形有声的世界,人的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以不同的方式互相配合才能进行感知和理解,因此缺乏声音的世界是不完整的世界,同样没有声音的电影也是不完美的艺术。1927年10月,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的出现,标志着电影进入了视听结合、声画复合的新纪元。
影视声音的发展与录音技术以及电影艺术家们的思想观念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声音出现之初,由于滥用对白,破坏了电影的视觉效果,遭到了很多人的强烈反对。卓别林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认为声音的加入将电影从“演”故事变成了“说”故事,破坏了电影的视觉效果,这样会毁了电影,因为电影首先是一种视觉艺术。所以,他一直抗拒拍有声片。但声音的加入确实给电影带来了奇迹,卓别林也不得不让他的“伟大的哑巴”开口说话。
观看电影《雨中曲》(51’-55’),从电影中了解电影声音的发展历史。
一、声音的出现给电影带来的变化
1、电影反映现实的假定性更小了,更接近于生活。电影的现实,更具备了生
活的逻辑。
2、表现的局限性小了,可以直接反映生活中的声音世界。声音无需像过去那
样视觉因素承担,因而视觉因素得到解放,能更好地发挥起本身的特点。 3、内在的运动更加丰富了。电影增加了内在的情感运动——音乐,和理性思
维的运动——语言。
4、蒙太奇的作用改变了。电影不再依赖蒙太奇来承担声音所要表达的内容。 5、场面调度的作用改变了。纵深空间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画面的层次和
声音的层次也更加丰富了,所表达的含义也更复杂了。 6、电影节奏的形成因素不仅丰富了,并且复杂细腻了。
7、音乐摆脱了无声电影时期仅作为画面伴奏的从属地位,作为一个平等的因
47
素参与作品之中。
8、“无声”成为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段。
二、声音的时空属性
1、声音的时间属性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运动的,声源振动时压缩声源周围的空气,这部分空气产生变动,由密而疏,由疏而密向四周的空间传播,这就是声波。声音是不可捕捉的,它在时间上是无限延续、稍纵即逝的,没有一瞬间的停留。任何声音都是有头有尾的过程的,是属于时间的范畴。
2、声音的空间属性
许多有关声单的艺术理论著作都认为声音艺术是时间的艺术、声音不具备空间性质,其实这是混淆了两个概念:一个是现实的具体的物理空间;一个是关于空间的幻象。有些艺术是需要占据现实的物理空间的,如雕塑、戏剧等,有些是不需要占据现实的物理空间的,如文学、音乐、绘画、包括影视艺术等。声音产生在一定的空间中,振动物体使声波能在一定的媒质和环境中传递。声波总是携带着振动物体的信息和环境的信息,具有空间感、方位感、距离感、透视关系等特征。环境音响的最重要功能便是为我们创造一个特定的艺术时空。
从视觉上来说,摄影机和放映机是把现实空间的视觉立体信息输送到一个二维的平面上,从而造成一个立体空间的幻觉,但是从声音来说,录音机所录下的声音在还放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保持真实的立体声音感。这样,声音就使电影电视的视听空间更富立体感了。因此,电影艺术作品中,经常用声音来塑造电影中的空间。
威尔逊就是一位善于运用声音的导演。1938年,当时,威尔逊年仅22岁,创作了著名的广播剧《星球的战争》。播出时,美国人真的以为美国确实受到了来自火星的生物的进攻而惊惶失措,他就是这样抓住了广大听众的想象力。
观看影片《公民凯恩》片段。
在影片《公民凯恩》中,当幕启时,摄影机面对舞台慢慢上升,随着摄影机上升运动,我们听到声音音量不仅越来越小,而且产生回声效果,与电影中的空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三、声音的分类
影视声音可以分为:人声(有声语言)、音乐、音响三部分。
人声:指人在表达思想和喜怒哀乐等情感时,所发出的具有音调、音色、力度、节奏特征的声音。简单来说就是人物的语言,是电影中人物表达思想、交流
48
感情、传递信息的最基本的方式,也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在嘈杂的街道等场所中人群说话声音不在此范围内,应当属于音响范畴。
音乐:影视作品中经过加工的、要通过演奏、演唱才能形成的声音。 音响:指影视作品中除了人声、音乐之外,在影视时空关系中所出现的自然界和人造环境中所有声音的统称。
声音还可以根据声源是否在场分画内音和画外音。画内音是指故事情境中的所发出的声音,包括画内人物说话的声音、场景中的有声源音乐和音响。画外音是指为了说明故事情节、渲染气氛而进行的后期配音,包括内心独白、旁白、无声源音乐。
四、声音在影视创作中的作用
电影从纯视觉的艺术形式转变为视听结合的艺术形式,这不仅是一种技术的革新,更是一种艺术的革命,它从此改变了电影的艺术本性,并有效拓展了电影的艺术空间,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段,使电影能够自由地处理各种题材,灵活地表达各种思想。正如日本导演黑泽明所言:“电影声音不是简单地增加影像的效果,而是其两倍乃至三倍的乘积。”
声音在电影中的功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增强时空真实感。现实中人的感觉本来就是视觉和听觉并存的,声音的出现就营造了一个真实的现实时空,可以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无疑会提高电影的感染力。
第二,解放画面,延伸时空。无声片中,很多无法用画面表达的抽象意义必须用字幕来表达,这会破坏电影画面的连贯性,声音就可以补充画面的不足,它不仅可以成为连接画面的桥梁,而且还可以让画面在时间上延续。使电影能够用二维的画面展示三维的空间和四维的时间。比如《乡音》结尾,余木生用独轮车推着病重的陶春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此时独轮车吱呀吱呀的声音在空旷的山野中显得格外清晰。突然远处传来火车剧烈的震荡声和汽笛声,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最后独轮车声被隆隆的火车声所掩盖,陶春却兴奋地对丈夫说:“你听,这声音,震得人心里都动!”画外的火车声实际上代表着陶春一直向往的山外的世界,愈来愈强的火车汽笛声、震荡声,诱发着陶春无限的联想和希望,于是山内和山外、独轮车声和火车声,构成了画内与画外、实在空间与想象空间、生活现实与未来理想的鲜明对照,含蓄地表达了影片的主题。
第三,表现无法直接展现的画面空间,从而有效地扩大电影的艺术空间和审美空间。电影中一些恐怖的场景、危险的场面、非现实的世界以及抽象和复杂的心理与情感等等,都可以借助于声音来体现,比如《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
49
《龙卷风》等影片中,都通过很多人为制作的特殊音响,使画面空间突破画框的限制,向纵深延展,从而创造出逼真而又神秘的电影世界。
第四,声音不仅可以直接参与银幕造型、塑造形象,给画面空间以具体的深度与广度,同时还可以控制节奏、制造悬念,加强戏剧性效果。比如希区柯克的《鸟》中,经常用鸟的尖叫声和群鸟的飞翔声来营造惊恐不安的氛围,以此推动情节的发展。《蝴蝶梦》中,音乐的快慢缓急始终和故事的演进及人物情感的变化结合在一起,增强了影片的戏剧性和感染力。
第五,声音可以通过与画面的巧妙配合,产生某种特殊的隐喻效果和象征意义。如美国影片《现代启示录》中,美国士兵在轰炸越南村庄场面中,一边用机枪扫射越南农民,一边听着瓦格纳的的音乐,非常具有讽刺意味。再如美国影片《邦尼和克莱德》中,每次抢劫的场面都伴随着活泼欢快的音乐,使抢劫成为一种欢乐而又有趣的游戏,这实际上是对美国现代社会暴力成灾以及社会舆论对暴力活动推波助澜的无情批判和辛辣讽刺,它是利用画面和声音的不和谐来产生隐喻。法国影片《四百下》中,小男孩安托万单独在家时,有音乐伴随着他,而当他的母亲回家时,音乐顿然停止,每当母亲向儿子流露出一点爱怜的时候,影片又会出现音乐,影片中音乐的有无,实际上代表了安托万心理和精神方面的不同状态和不同感受。苏联影片《两个人的车站》中,薇拉告别了普拉东后,走向天桥步伐愈来愈快,而此时飞速驶去的列车的震荡声,也愈来愈响,强烈的节奏和夸张的声音其实是主人公激动不已的内心世界的写照。再如美国影片《鸟人》开头,黑色的银幕上,一行行白色的字幕次第出现,画面外有人声:“鸟人,鸟人!”“他像天使一样,还有翅膀”;还有音响和音乐,是群鸟的鸣叫和鸟儿扇动翅膀的声音以及火车行进的声音,音乐则是类似天堂之音的美妙而又舒缓的音乐,这样组成了一个非常有张力的影像空间,对影片的人物和主题作了不动声色的介绍和暗示。正像巴拉兹所言:“声音将不仅是画面的必然产物,它将成为主题,成为动作的源泉和成因。换句话说,它将成为影片中的一个剧作元素。”
第六,“无声”成为电影的一种表达手段。在有声片中,突然失去声音会造成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形成“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意义。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