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 性 化 辅 导 教 案 课 题 物态变化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内容):一、知识点讲解与学习指导 二、疑难解答 三、典型练习题训练与讲评 四、布置作业 物理讲义
【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一:温度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
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 分类及比较:
分类 用途 量程 分度值 所 用液 体 特殊构造 使用方法 实验用温度计 测物体温度 -20℃~110℃ 寒暑表 测室温 -30℃~50℃ 体温计 测体温 35℃~42℃ 1℃ 水 银煤油(红) 1℃ 酒精(红) 0.1℃ 水银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
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知识点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升华 吸热 熔化 吸热 汽化 吸热 固
凝固 放热 液 液化 放热 气
凝华 放热
1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 ② 凝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发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腾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放 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
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2
六种物态变化举例:
熔化:铁变成铁水,石蜡变成液态,海波变成液态
凝固:铁水变成铁,液态沥青放热凝固,液态石蜡放热凝固 汽化:沸腾,蒸发,酒精挥发 液化:露,雾,“白气”
升华:碘变成碘蒸气,冰变成水蒸汽,樟脑片不见了 凝华:霜,雾凇,冰花 ,雪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更多自然界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现象: 1.夏天从冰糕上滴落的水滴(熔化) 2.冰粒变成雨滴降落下来(熔化) 3.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熔化) 4.冰放在太阳下,一会儿就变成了水(熔化) 5.将钢放在炼钢炉内,一会儿就变成了钢水(熔化) 6.纯水凝结,结成冰块(凝固) 7.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 8.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 9.钢水烧铸成火车轮(凝固) 10.火山喷发(先熔化后凝固)
11.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汽化——蒸发) 12.洒在地面上的水不见了(汽化——蒸发) 13.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蒸发) 14.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蒸发) 15.烧开一壶水(汽化——沸腾) 16.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 17.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 18、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化) 19.早晨的浓雾、露水(液化)
20.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液化)
21、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的玻璃变得模糊不清,一会儿又变得清晰起来(先液化后汽化) 22、用电热水器烧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汽”冒出(先汽化后液化) 23、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升华) 24.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升华) 25.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 26.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升华) 27.灯丝(钨丝)变细(升华)
28.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来人工降雨(升华)
3
29.冬天,玻璃窗内表面上形成的冰花(或“窗花”)(凝华) 30.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 31.北方冬天的树挂(凝华) 32.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凝华) 33.灯泡(钨丝)发黑(凝华) 34.雪糕纸中发现的“白粉”(凝华)
35.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来打造绝妙的舞台效果(先升华后液化) 36.雨的形成:
①汽化(或蒸发)→液化→凝华→熔化; ②汽化(或蒸发)→凝固→熔化 ③汽化(或蒸发)→液化 水的三大名称:
固态:冰(凝固)、霜(凝华)、雪(凝华)、凇、“窗花”(凝华)、雹(凝固) 液态:水、露(液化)、雨(液化)、雾(液化)、“白气”(液化) 气态:水蒸气 【注:水蒸气不可见,可见的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 水循环:
①雪、雨、水蒸气是水的三态;雨、雪、雹统称降水
②水循环过程:海水汽化→水蒸气遇冷液化(或汽化→凝华→熔化) ③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森林、海洋。
知识点三:熔化和凝固
1、固体的分类:
①晶体:a.定义:有规则结构的固体;b.实例:雪花、钻石、食盐、糖、海波、许多矿石和所有金属;
②非晶体:a.定义:无规则结构的固体;b.实例:玻璃、松香、蜂蜡、沥青、塑料、橡胶等。2、固体的熔化特点: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②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③晶体在熔化时是固液共存态;而非晶体是由硬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态 ④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 3、液体的凝固特点: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
②晶体在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有一定的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 ③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有固液共存态,而非晶体没有 ④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4
⑤液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缺一不可) 4、火山喷发与太空材料(如砷化镓)的制造过程:先熔化后凝固。
知识点四:汽化和液化
Ⅰ、汽化:
⑴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⑵蒸发:
①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a.液体的温度;
b.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c.液体的表面积 d.液体的种类
③特点: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⑶沸腾:
①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叫做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不同 ③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从外界吸热(缺一不可)
④影响沸点的因素: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Ⅱ、液化:
①两种方式: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亦可简称为“降温”或“加压”) ②液化要放热
3.补充: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我们看得见的“白汽”“白雾”都不是水蒸气,都是液态的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后液化形成的。
知识点五:升华和凝华:
Ⅰ、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Ⅱ、判断物态变化是不是升华或凝华,要看变化中间是否经历了液态,若经历了液态,则不是升华或凝华现象;若没有经历液态,则一定是升华或凝华现象。
Ⅲ、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 ①灯丝(或钨丝)变细 ②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晾干了 ③衣箱中的樟脑丸(或卫生球)渐渐变小 ④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 ⑤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
⑥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用来打造绝妙的舞台效果,也可用来人工降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