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结果往往陷入裁员先行(或单行),投入与产出不统一,减员难以增效的系统风险之中。
4、企业“软”实力受损风险
许多企业的裁员行为着眼于企业财务资产、资源、技术效率、利润率等硬实力的提升,到头来却往往由于损伤其形象、口碑、品牌、影响力、文化、传统、行为规范、心理契约等“软”实力而无助其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企业裁员时,应认真把握企业自身一贯奉行的价值观念、管理方式、行事风格、企业文化等软实力。企业降低软实力的损失并不亚于硬实力降低的损失,而且是长时间难以弥补的。
此外,对裁员的价值不能只算经济账,需要统筹兼顾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才能算清企业的真实损益,才能收获实际“增效”。
综上所述,”减员增效“不仅是在理论上存在的一种”神话“,而且在实践中是一把双刃利卸剑,因此,必须对其带来的风险加以系统地防范和治理。“减员增效”虽说是一种用人组织的适应性人力资源调整行为,但是它对于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任何组织都是个十分重要和敏感的问题,因为它关系着是以牺牲效益换取就业和社会稳定,还是以牺牲就业和社会稳定换取效益的大问题。因此,多方权衡,慎重使用乃是其应用的第一规则。如何实现理解减员增效?结合中外企业的管理实践,提出几点看法。
1、企业裁员只是一种手段,增效——改善绩效才是真正目的。
尽管企业绩效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无法一概而论,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前提条件都是一致的。即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
6/9
症下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企业要进行“减员增效”,必须具备的基本前提是:企业的产品本身是有市场、有发展前途的,其经营困难的主要问题是生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而导致产品价格高,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在这种前提条件下,推行“减员增效”举措,才有可能使企业真正改进绩效。如果对遇到的经营困境不进行认真分析,就盲目搬出“减员”法宝,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增效”的。
2、企业经营绩效有长期与短期之分,企业“减员”对“增效”的效用亦有长期与短期之别。
减员对企业“增效”的短期效用比较明显、直接,积极作用的概率较高;减员对企业“增效”的长期效用则比较模糊、间接,积极作用的概率不高,消极作用的概率上升。因此,很多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为了短期的业绩表现,通常会采取“裁员”来减少人工成本的支出,从而实现短期增效。而从长期看,这样的做法是不太可取的,“减员”未必能够“增效”。
3、“减员”与企业“增效”之间,并不是一种直线因果关系。 企业应该客观认识到,准确定位“减员增效”的预期收益,重点在于一方面要根据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制定切实可行的增效措施,有效实现企业的转型和变革目标;另一方面需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制定和实施“减员增效”策略。但在实际操作中,“减员增效”是一把双刃利卸剑,因此,必须对其带来的风险加以系统地防范和治理。
通过对许多中外企业实施“减员增效”的公开理由和具体实践的
7/9
整理分析,可以发现,一般企业“减员增效”的策略目标主要建立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预期收益之上:
①减少员工总量,减轻人员开支压力来减轻企业经济压力,摆脱经营困境;
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人工成本;
③适应企业业务和组织机构的重组、分立、撤消等的结构性调整,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④优化员工与岗位配置关系,优胜劣汰,空出编制和岗位,补充优秀人才,提高企业人力资源质量;
⑤对企业员工造成一种压力,促使人们自我提高,努力争先,提高工作负荷与效率,增强员工士气。
这五个方面的预期收益能不能依靠“减员”来实现?即使能够实现,能不能只凭借“减员”就可保证企业稳定长期“增效”呢?对此理应存疑。因为它们与“减员”之间,“减员”与企业“增效”之间并不是一种直线因果关系,其间有众多的条件因素或中介变量在发挥重要影响作用。既使对企业“减员增效”这五个方面的预期收益也应该客观认知,准确定位,才能够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制定和实施“减员增效”策略。
首先,企业的经营困境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人员开支压力只是企业经济压力的组成部分之一。
其次,企业的绩效是资源投入与成果产出的统一,只有在产出一定或增加的前提下,减少资源投入才能改进或提高企业绩效;企业人
8/9
工成本的降低与其生产经营绩效的稳定和增长相比较才有意义。减员虽可使企业减少某些方面的支出,但同时必须支付被裁减人员相应的经济补偿并损失已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招聘、培训等成本,以及替代流失人员工作所发生的各种成本,所以企业减员实际降低的人力成本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前者,而是前者与所受到的经济损失之间的差值。
第三,无论是优化人力资源结构,还是提高企业人力资源质量,减员工作都应当是基于企业的市场环境变化的需要,而不是简单地因应一时的经营困难和财务困境。
第四,减员的确能提高企业留任员工工作负荷,增加其危机感和压力感,促使人们自我约束,努力做事,然而并无充足证据证明减员能使企业员工提高士气和效率;相反减员或减员实施不当却会动摇留下员工的安全感、信任感和忠诚感,靠压力和威胁维持的效率往往难以持久。
第五,不能只算经济账还应算算“政治账飞”减员增效“策略导致的规模性裁员,必然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较大反响,可能造成不利企业的社会评价和公众形象损失。尤其值得深思的是,有不少的中外企业恰恰是因为裁员而破坏了他们在提升竞争力上最稀缺的东西: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承诺、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减员增效“不仅是在理论上存在的一种”神话“,而且在实践中是一把双刃利卸剑,因此,必须对其带来的风险加以系统地防范和治理。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