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 学(节选)》教学设计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的生平及学说思想。 2.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3.掌握积累本文重点文言实虚词,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能解释本文词语及语句。 4.理解本文论述的方法。 5.教育学生学习要注重方法和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以及比喻论证 2.教学难点:抓住文眼,定好教眼。中心论点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个分论点从三个角度论述、体现本文的思想性和逻辑性。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半亩方塘,要想清澈可鉴,出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景,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同样,一个人要想吸收新思想,增长新见识,掌握新技能,学习新本领,拥有高尚的美德,获得良好的教养,就必须不断地读书学习,求师问道,思考创新等。今天,我们首先学习“求学之道”中的《劝学》来探讨一下读书学习的重要意义。 (板书:劝学) 二、文学常识简介 1.介绍《荀子》:学生看课本注①,教师补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学说思想主要有:①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②主张“性恶论”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③主张治理天下要靠“法制”和“礼治”;④强调后天学习重要性及环境对人的影响。 《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
1
二次备课
2.题解:《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三、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 四、生自由朗读课文,疏通全文 五、重点字词梳理 1.注意加点字注音及字形 輮(r?u) 须臾(yú) 舟楫(jí) 砺(lì) ....不积跬步(kuǐ)木直中绳(zh?ng) 跂(qǐ) ..虽有(y?u)槁暴(pù) 锲而不舍(qiè) ...2.通假字 ①輮以为轮 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②虽有槁暴 通“又”;通“曝”,晒干 ..③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智”,智慧,聪明 .④君子生非异也 通“性”,资质,天赋 .3.词类活用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特殊句式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重要虚词 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而 吾尝终日而思矣 . 蟹六跪而二螯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者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6.重要实词 劝学 .劝 肃劝权召瑜还 .
2
二次备课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博闻强识 . 不能称前时之闻 .闻 网罗天下放失之闻,略考其行事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日夜望将军至 . 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 . 适冬之望日前后(《与妻书》) .积劳成疾 .寒暑不能使之疾 .望 疾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 .庞涓恐其(孙膑)贤于己,疾之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善假于物也 .假 乃悟前狼假寐 .假作真时真亦假 .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群响毕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佛印绝类弥勒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绝 络绎不绝 .六、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结构,找出中心论点。 2.讨论分析,比喻论证手法的借鉴。 二次备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