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开得胜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2、体会本文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 3、掌握“偻”等实词、归纳“虽”、“因”、“且”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
【学法指导】
本文的学习用两课时。第一课时:在早读预习的基础上,完成本导学案。第二课时,按271课堂模式,以导学案为序,进行知识积累,讨论探究,展示交流与点评。
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自身不幸的感叹。他寓文章“精裁密致,璨若珠贝”,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峰。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刘并作了序。 2、写作背景
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中唐时,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自学检测】
1.写出加横线字的读音
郭橐驼( ) 伛偻( ) 佝偻( ) 名我固当( ) 窥伺效慕( ) 早实以蕃( ) 木寿且孳( ) 其莳若子( ) 好烦其令( )
勖尔植( ) 缫而绪( ) 遂而鸡豚( ) 辍飧饔( ) 2.通假字
(1)既然已 “已”通“矣”,了 (2)字而幼孩 “而”通“尔”,你的 3.一词多义
(1)业:驼业种树 以……为职业 术业有专攻 职业,技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学业 以共济世业 事业,功业
- 1 -
预 习 案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在长期的谪贬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柳宗元的诗文具佳,就散文说,形式多样化,论文(《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等)、传记(《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等),他的创作以山水游记、寓言和传记的文学成就最高。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三戒》(《黔之驴》)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渔翁》、《江雪》)的创作上。他的诗不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若业为吾所有 已经
(2)如:莫能如 及,赶得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 到……去 日初出大如车盖 好像 洛阳亲友如相问 如果 公屡促之,必如约 按照
(3)性: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本性 凡植木之性 性质、方法 性行淑均 性情
(4)理: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道理、方法 当户理红妆 整理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治理得好
(5)尔:官命促尔耕 你们 君尔妾亦然 这样 无他,但手熟尔 罢了 非死则徙尔 表示肯定语气 (6)病:故病且怠若是 困苦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生病 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毛病,不足 4.词类活用
(1)名我固当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2)驼业种树 业,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职业 (3)且硕茂早实以蕃 实,名词用作动词,结果实
(4)非有能硕茂之也 硕、茂,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大茂盛 (5)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早、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结实早而且多 (6)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名词用作动词,用手指抓 (7)鸣鼓而聚之 聚,动词的使动词法,使……聚集 5.翻译
①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另之曰“驼”。
旗开得胜 译
文:
②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译
文:
③故不我若也。 译
文:
④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译
文:
⑤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译
文:
- 2 -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旗开得胜
他是一个平凡、朴实、善良、豁达而具有丰富经验的植树能手
2、简析文中的对比和映衬手法。
本文运用了对比和映衬的写法。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现事物的差别,加强说理的力度,甚至收到不言自明的功效。本文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1)郭橐驼与其他种树者的对比;(2)其他种树者中过于疏懒者与过勤勉者之间的对比;(3)用种树之理与为官之理做对比。)映衬就是互相照应的写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这本身就是运用了映衬的写法。这样写,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在语意上相互映衬的例子,如郭橐驼谈“养树”一段,开头说“橐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最后则以“吾又何能为哉”回应,在自谦之中,起到了强化观点的作用;论“养人”一段的首尾也是这样呼应的。
3、郭橐驼的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是否看到或听到过和“他植者”类似的情形呢?请结合社会生活、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等问题谈谈。
- 3 -
探究案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集思广益:
1、本文刻画人物,运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试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并概括人物形象。 (1)外貌描写:“隆然伏行”
答:(1)描写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 (2)语言描写:①“甚善。名我固当”
②“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以能顺木之天……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答:①仅用几字,就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语精而意丰,使郭橐驼的形象跃然纸上。 ②记述人物语言,庄谐杂出,表现出了生动的橐驼形象。 (3)正、侧面描写结合
正面:“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侧面:“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突出了郭橐驼高超的种树技艺,也为下文揭示中心作了有力的铺垫。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