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必修③《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50小题, 每题2分,共100分)
1.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古代四大发明 ④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⑤受保护的千年古树 ⑥园林雕塑 A.①③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中国的象形文字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从古至今仍在研究、通用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古老文字。这启示我们
A.文化是自然产生的 B.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D.文化就是语言文字
3.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闻、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
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4.关于文化,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③文化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④纯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文化部宣布,中国2011年将在意大利举办“中国文化年”活动,此是中国政府继在法国和比利时举行的“中国文化年”和“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之后在欧洲举行的又一大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整个“文化年”将在一年时间内遍及意大利全境。根据材料回答第5~6题。
5.中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都十分重视中法文化年、中意文化年的举办。这说明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体现 B.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6.有人说:外国文化年或者中国文化年,都是双方战略合作思路中“以文促经”的考虑。这说明
A.文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B.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D.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同步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各级人民政府要将面向青少年学生的活动场所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据此回答第7~8题。 7.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地,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具有着重要的作用。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B.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
C.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D.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8.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是因为
A.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B.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C.只要将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得越好,青少年的文化修养就会提高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1 / 6
9.近几年,世界各地出现的“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这个观点肯定了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D.文化教育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10.燃放爆竹是春节的一个传统。据调查,41.7%的被访者及其家庭有燃放爆竹的习俗,29.1%的被访者偶尔燃放烟花爆竹。这表明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11.成语“耳濡目染”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深远持久的特点 C.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D.差异性的特点 12.巴金说,他在散文创作上主要受中国古今散文优秀传统的影响。他儿时背诵的《古文观止》里的两百多篇散文是他从事散文创作的“真正的启蒙先生”。这段材料主要表明
A.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灵感
D.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13.不同民族待人的礼节各不相同,这表明
A.特定的文化环境是由特定的经济环境决定的
B.文化环境不同,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肯定不同 C.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各民族的礼节不同,反映的内涵也完全不同
14.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表现在
A.一定的文化决定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B.文化的发展始终是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同步的 C.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发展的基础
15.文化如水,不仅能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独特方式浸润人们的心田,还能大力促进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下列对文化交流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有益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通过文化交流增进各国的互信 ④文化交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16. 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人民到关东谋生被称为“闯关东”,对东北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教育 D.口语传播
17.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私有制和旧的分工,消灭阶级和剥削,实现所有人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真正平等,才能使每个人都获得自由和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能力的机会。这一论述表明
A.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集合体 B.个人与社会是相互决定的 C.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D.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18.在新旧体制转换、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就业竞争很激烈,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例如,现在有些用人单位提出了这样的就业条件:当司机要兼外联,当电工要有驾照,当秘书要懂外语。这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
A.人们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主动的
B.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C.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 D.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9.在维多利亚艺术节上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推出了儿童舞台剧《十二生肖》,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十二生肖为核心内容,以国际化的舞台语为表达方式,以环境保护为主题,演绎了国际现代艺术概念与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最完美融合。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看,给我
2 / 6
们的启示是
①完全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②大胆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
③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将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 “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
A.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B.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C.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D.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21. 2011年的深圳大运会将是世界大学生体育运动的盛会,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假如你有幸成为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谈到对文化的感悟时指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下列选项符合其意的是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世界文化的发展应该走向一体化
③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④不同民族文化应该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 农历八月十五仲秋节,全国各族 人民共同欢庆;台湾各地举办多项活动庆祝,民众纷纷赶回家吃月饼赏月,不亦乐乎。下列有关民族节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
B.海峡两岸共同庆祝民族节日体现着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C.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可以领略不同民族的文化韵味
24. 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应抛弃;还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身之所,应继承。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A.两种观点辩证的分析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B.第一种观点是正确的,我们应抛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C.第二种观点是正确的,我们应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D.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 我们应批判继承传统文化 25.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句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A.文化能促进人的健康成长 B.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行为方式 C.文化环境对人起决定作用 D.人们对文化环境的改变是无能为力的
26. 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设计者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27. 每年的6月13日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我们之所以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等
②各种文化遗产对于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文化遗产就是世界遗产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③
28. 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困难的当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洪涝灾害、“非典”、 “5.12汶川特大地震”、“藏独、疆独搞分裂”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
A.文化是人所创造的 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3 / 6
D.文化力量决定综合国力
29.《周易·系辞下》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业。”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A.即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 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 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
30. 2010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记者提问“关于两岸关系”时指出:“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持久的 B.文化具有复杂性、多样性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D.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31. 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是“一只火凤凰顶着一个火红的太阳”。核心理念是“五羊圣火”,会徽设计融人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岭南文化元素,为广州、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贡献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这表明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要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差异和个性 C.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 D.世界各国的文化逐渐走向趋同
32. 《明朝那些事儿》最初流传于网络,随着网络的传播,作者的写作手法受到了人们的认可,该书出版后销售量突破百万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这启示我们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借助现代传播手段,一种文化产品能够很快被人们认可和接受
C.文化产品具有极大的商业性 D.只要进行文化创新,就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 33. 据统计,90%以上的世界新闻由西方七国垄断,美国影片占全球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票房的三分之二以上。这告诉我们
A.必须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B.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必须反对外来文化
C.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34. 面对美国“薯片(麦当劳)”、“芯片(电脑)”、“大片(电影)”这“三片齐下”的
文化战略,我们的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失声”状态。为此,我们应该
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 B.坚持“文化搭台与经济唱戏”相结合 C.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35. 长期以来,台湾地区在海外的华文学校中使用的是繁体字、注音符号,而大陆使用简体字、汉语拼音。目前,台湾与大陆达成一致——提倡使用简体字,但也不反对使用繁体字。台湾与大陆所达成的共识说明
①中华文化是连接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②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③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6.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上海世博会共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国际参展方数量创造了世博会的历史纪录。千姿百态的外国和国际组织馆,是上海世博园的亮丽风景,本次世博会展示了中国发展新貌,荟萃了世界文明精
华,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上海的窗口。上述材料说明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③各民族文化走向融合统一 ④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 / 6
37. 2011年的清明节是两岸直航后的第三个清明节,清明节前几天祖籍福建的台胞纷纷踏上返乡祭祖旅程,彰显了两岸同胞“青山一道共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共同情感。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B.两岸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 C.两岸都承认一个中国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38.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39. 《论语》——2500多年前的经典语录,至今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C.深远持久的特点 D.一成不变的特点 40.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说明 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1. 截至2010年1月17日,《阿凡达》的北美总票房已高达4亿9千2百万美元,全球总票房则突破了16亿美元。这部电影为观众所称道的是技术的娴熟运用。“我要的就是技术革新。”本片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说。技术不但带来了收益,还迅速推动了电影工业的变革。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文化的发展 ③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2.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句诗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3. 京剧是中国三大国粹之一,南京、苏州等市纷纷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试点。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传统文化是健康积极有益的 C.京剧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D.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44.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
A.吸收外来优秀文化 B.尊重并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C.做到“百花齐放春满园” D.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45. 中国春节之于中国人,是头等重要的节日。无论富有还是贫穷,人们总是早早地准备春节的到来,在外的人在除夕总要千方百计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这主要是因为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春节是汉族人的节日 A. ①④ B.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46.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
①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 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④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7.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现在落后,但当时的诸子百家,群星灿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D.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48. 清理了野蛮的混沌,心灵才会荡起纯净的清波;扫除了愚昧的灰尘,思想才会绽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