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入门技巧探讨
概要:指导学生积累,我坚持了几年多的时间,积累素材、积累语言、积累表达方法,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是开启学生写作思维的金钥匙,它们解决了“无话可写”“不会表达”“不会布局”等问题,三者缺一不可,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途径。 素材是尚未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正如木之本、水之源。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以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空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作文也是这样,没有雄厚、美好的材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从指导积累作文材料入手。所积之材料,数量宜大,品种宜多,时间宜长,用心宜恒,学生在积累的大量素材中,还要逐步学会分门别类储存。从大量的资料以及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其中,坚持写日记是积累素材的一秘诀。实践中,当学生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材料时,我再指导学生按写作的范围把素材分为人物类、事件类、景物类、读(观)后感类、动物类、植物类、状物引导学生进行精选、提炼、加工,让它们变为作文题材。这样的积累,往往令许多学生能笔下生辉。
一、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材料的积累
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還要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叶老曾说:“写文章是运用语言来写的,因而语言方面也须下功夫。”积累语言正是为表达服务。学生明确了积累的作用,我们还必须让学生明白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场“持久战”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
教学中,我重视时时积,堂堂训,结合课文练。课文里面有多少优美生动的词语,有多少通顺流畅的句子,有多少扣人心弦的片段,这些都是学生积累的好材料。如《一夜的工作》一文有这样一个句子:“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在那一句的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
问我一两句。”句子对周总理认真批阅文件的情景写得多么细致,学生积累了这样的片段,久而久之,便会加工,变成自己的语言。 但是我们的积累不能流于形式,一味照搬。如一些学生学习了《桂林山水》,就写《故乡的山水》,写得与事实大相径庭,只是把文中的一些语句生搬硬套,这样的做法是没有达到积累的效果的。
积累,我们必须以课堂为中心,但仅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既不利于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又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我们还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语句乃至表达方法。还可以积累更多的格言、警句、典故、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古诗、对联等,熟读成诵。写作时,便能随手拈来,意到笔随。
然而,要使学生把积累的知识灵活运用,还要对积累进行巩固。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实施的,利用课前诵读,识记大量的材料,然后隔一段时间来一次自我温习或同学之间互相温习,再归类“入库”。一学期后,利用假期来一次彻底的“翻相倒柜”,做到温故知新,使学生其乐无穷。
二、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积累表达方式
一篇文章,总是内容与结构的结合。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知识的积累时,积累表达方法也是不能容忽视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扣教材,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表达方式。如第十一册的语文教材中就明确提出“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样一项读写例话训练。通过对《鸟的天堂》《第一场雪》《凡卡》《小抄写员》等文章的学习,让学生对表达方法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学生从而明确了什么是“动静相结合”“什么是点面相结合”“什么是通过人物的内心活动来表达思想感情”……通过课堂的传授,学生有了积累的材料、久而久之,他们又有了一笔丰厚的财富,用于指导自己的阅读与写作。
指导学生积累,我坚持了几年多的时间,积累素材、积累语言、积累表达方法,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是开启学生写作思维的金钥匙,
它们解决了“无话可写”“不会表达”“不会布局”等问题,三者缺一不可,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