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
非常高兴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点滴思考。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事理说明文。作者把“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从具体生动的四季物候现象说起,由现象到本质,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有关知识,把本来生涩难懂的科普知识阐释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本课教学,教师要在学生以往学习说明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和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同时注意培养学生默读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课文收集农谚,了解相关的物候知识,联系生活,体验反思,培养他们注重观察积累、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制定以下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 培养筛选信息能力 2、体味本文语言的准确、生动的特点。
3、结合生活实际和知识积累,领悟物候学的相关知识。 4、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以及培养学筛选信息的能力。 2、领悟物候学相关知识
3、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点拨法、朗读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明对象;理顺序;筛信息;理解物候和物候学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在我国著名的气象学专家竺可桢看来,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那么大自然会说些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一篇文章,一起聆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及作者)
2、走近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国现代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由他倡导并组织起统一严格的物候观测网,是我国现代物候学发展的重要标志。《物候学》是他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3、检查课前预习
字词积累: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连翘.qiáo 农谚.yàn 草长莺飞zhǎng yīng ..
悄然无声qiǎo .
次第:一个接一个的。 翩然(piān) :动作轻快的样子。 .
孕育( yùn):怀胎生育,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簌簌( sù):纷纷落下的样子。 ..
销声匿迹( nì):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匿:隐藏。 .衰(shuāi)草连天:形容秋天枯草连续不断、连成一片的景象。 .
风雪载途(zài):形容一路风雪弥漫。载:充满 .
二、通读全文,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明确说明对象。
在第三单元,我们学习的是事物说明文,从本课开始学习事理说明文。不管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首先要明确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即这篇文章是用来说明什么的。
思考: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快速浏览全文,思考作答。
1、学生的答案可能有以下四种:
① 物候 ②物候学 ③物候和物候学 ④ 大自然的语言 到底哪一个答案正确呢?
或许有的同学会根据注释①中的那句话“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做出判断。
教师先不要明确结论,引导学生思考物候与物候学二者区别与联系,到课文相关句子中找依据。
先要理清这两个名词的概念。
2.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在文章找一找,说一说。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3、物候与物候学是同一个概念吗?
物候是自然现象,而物候学是一门科学,何谓科学?科学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现象背后本质的东西。因此,二者关系紧密但又有区别。 ..
4、那么我们如何来判断说明对象呢?
方法点拨:
根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在第三单元已经学过,说明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而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抽象事理。 事理说明文是阐明抽象事理的。这种说明文主要是说明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内在联系一类问题及事物的成因、功能、关系、原理等等进行解说,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事物说明文重在写“是什么”,事理说明文重在写“为什么”。 ....
5、从写作意图上说,文章发表于1963年,当时我们国家的经济还很落后,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6、基于此,本文的说明对象应该为:物候学。
注意:判定说明对象,可借助标题分析,说明文的标题具有较强的提示性。有的标题就是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而有的则不一定是,如本文的标题《大自然的语言》,说明对象隐蔽性就很强。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学生再读课文,然后从作者写作思路方面分析,这篇课文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大自然的语言”的?
方法点拨:说明顺序常见的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多用于“事物说明文”。“逻辑顺序”多用于事理说明文。
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本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从整体上看,文章的思路是:自然现象——物候、物候学及研究的对象——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这样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使读者对物候学研究对象及意义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因此,从整体上说,文章的说明顺序是:现象——本质(即逻辑顺序)
刚才从整体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从局部上看,说明顺序又是怎样的呢?
3.局部探究:请大家快速阅读6—10段 “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作者是依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方法点拨:注意:在行文上使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标志性词语。先介绍的当然是首要的、最重要的因素,接下来的介绍程度依次递减。这种说明顺序是由主到次的逻辑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