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学习目标】
1.参照课本,能够清晰罗列全球物种大交换在人口迁移、物种交流与病原体传播的基本史实。运用唯物史观辩证看待跨区域大范围的物种大交换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双重作用。
2.结合地图,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大西洋贸易(“三角贸易”)、太平洋贸易与印度洋贸易所涉及的流通商品与交往国家,加深自身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念。
3.根据史料,概括殖民扩张的背景、主要国家、方式手段等基本史实,提高自主进行史料实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小组讨论殖民扩张对于殖民地国家、殖民国家与世界的三方影响,培养多角度参与历史解释的学习观念。
4.通过中西历史走向的差异比较,联系如今我国的海洋强国战略,引导学生树立包容开放的文明观与世界观,完成情怀的课程目标。
【学习重点】
1.参照地图,掌握印度洋贸易、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涉及的交往国家与商品流动状况,结合课本,分析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促进作用;
2.结合史料,解释殖民扩张对于殖民地国家、殖民国家、世界体系带来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
1.能够用自己的话阐述何为“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化抽象为具体。
2.古今相映,在学习全球联系建立、世界格局演变的过程中,培养正确对待人类多元文明的情怀、与因势利导的历史观念。
【学习过程】
一、教材解析: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1.人口迁移: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表现:
(1)殖民者屠杀美洲的印第安人:新航路开辟后的100年间,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减少90%—95%。
(2)美洲族群混合:欧洲殖民者,以及三角贸易,贩奴运动的开展,使土著的印第安人、
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多个族群在没住混合。
(3)其他地区的人口迁移: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 2.物种交换:
●原因:新航路开辟,人口迁徙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表现:
(1)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
(2)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据统计,今天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
3.影响:
●积极方面: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与发展,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消极方面: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造成大量原住居民的死亡。(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仅1500—1800年间,美洲和大洋洲就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1.原因: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逐渐形成多海域贸易齐头并进的态势。
2.表现:
●印度洋贸易: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大西洋贸易:欧洲人通过开辟出的多条航线和沿海港口,将欧洲生产的手工制品运到美洲出售,换回南美洲的贵金属、蔗糖和烟草;开通欧、非、美三洲间的三角贸易;
●葡萄牙的澳门中转贸易:贸易路线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葡萄牙商人把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货物经澳门运往印度果阿,再转运到欧洲各国,进行贸易,获取大量白银;参与以澳门为据点的中日丝银贸易;
●西班牙的横跨太平洋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
●围绕中国的贸易网络: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也逐渐形成。
(三)早期殖民扩张 1.表现:
(1)葡萄牙的殖民扩张:
葡萄牙的殖民扩张方向及地区与其支持的新航路方向一致,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亚洲地区;主要包括:16世纪,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
(2)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方向及地区与其支持的新航路方向一致,主要集中在美洲地区;主要包括: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补充拓展:教皇子午线: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地都有一个与其主要方向不同的地区,葡萄牙为美洲的巴西,西班牙为亚洲的菲律宾。并且西葡两国争夺殖民地的矛盾日趋尖锐,这些情况是如何出现和解决的呢?引入“教皇子午线”(1493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作出仲裁: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
根据规定,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后来由于葡萄牙不满这一仲裁,西、葡两国又于1494年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根据这个条约,巴西被划入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菲律宾被西班牙占据为殖民地的原因比较错综复杂,但与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有一定的关系。 2.影响:
(1)对非洲和美洲: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大量屠杀,他们的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贸易中成为奴隶;
(2)对亚洲:一些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如中国和印度);
(3)对欧洲: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商业革命:商业贸易的大扩张使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商业革命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原始积累;
●价格革命: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价格波动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拓展:运用多元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
●革命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对外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人
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亚非拉地区人民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促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与扩展。
●文明史观: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现代化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成为人类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
●社会史观: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各种物种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总结:14—17世纪,被历史学家称为“发现的时代”,即“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其中“世界被发现”主要就是指新航路的开辟,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残酷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剧了广大殖民地地区人民的苦难,也不断拉大东西方之间的差距,但是新航路开辟对于人类历史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否定的,全球化的序幕从此拉开,人类文明进程也在不断的进步。 二、思考探究
1.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材料: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请根据材料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8分)
影响:①美洲开始沦为欧洲殖民地;②推动了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③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④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促进了新旧大陆文明的汇合交融;⑤促进了世界物产(或:文明)的交流和传播;促进了人类向工业文明的转型。(任答4点,言之有理即可)
2.全球物种大交换及其影响 材料一:
图1
材料二: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10分)
解读:①新航路开辟;(2分)②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4分)③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2分)④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2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12分) 影响:①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3分)②促进了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3分)③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3分)④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3分)
3.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与白银流向
材料一:就以澳门—果阿(印度地名)—里斯本(葡萄牙首都)的贸易而论……从澳门运往果阿,其中数量最大的是生丝,1580—1590年从澳门运往果阿的生丝为3000担,价值白银24万两,利润达36万两;1635年为6000担,价值白银48万两……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这些白银是墨西哥和秘鲁出产的。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但他发现了至关重要的贵金属。据经济史权威估计,从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000吨,其中有31000吨运抵欧洲。欧洲又将40%运往亚洲。……美洲白银18世纪产量约为74000吨,其中52000吨运往欧洲,其中40%约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