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探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间,老的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化改制,新成立的企业全部按《公司法》规范。在全新的市场竞争体制下,不少发展迅速的企业纷纷暴露出了法律风险防范滞后的弊端,从而引发了难以挽回的危机,严重的甚至导致了企业破产。除市场竞争因素外,很多企业忽视其成长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法律风险防范越来越成为企业运营和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面临各种风险,其中以法律责任承担为特征的法律风险,具有可预防性和可避免性。任何企业都时时刻刻面临着法律风险,因此必须重视法律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关键词: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357-02 一、引言
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家企业都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风险。因此,研究与探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对于企业法律工作者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的法律风险
在企业设立、合同、企业并购、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产权、企业税收等各个领域都有不同表现。它是由于行为人在法律行为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法律行为不规范而导致的,以及与期望达到的目标相悖的法律不利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引发法律风险发生的所有行为都具有不规范性。
二、建立有效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企业法律风险的分类:一是根据引发的因素,分别为内部法律风险与外部环境法律风险,即由于企业内部管理、经营行为及经营决策等因素引发的法律风险;二是根据产生的结果,分为投机的法律风险和纯粹的法律风险,即从法律意义上可能产生有利结果或不利结果的法律风险。 1.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必须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当今时代,国际国内市场竞争风云变幻,日趋复杂。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稍有不慎,就会遭遇法律风险。因此,要想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损失,在市场竞争中夺得先机,企业就必须进行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从各个层面对法律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2.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想要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企业就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减少因法律风险带来的损失,从而不断积累资产和扩大财富,并发展壮大。
3,强化风险意识,增强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能够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同时也能够使广大员工提高收入,真正体会到企业就是自己的家,只有确保企业安全、健康地发展壮大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景与理想,有效地推进员工――企业――社会的和谐共赢,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如何建立全面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领导与各相关部门要将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充分发挥企业各级管理干部、全体员工的集体智慧。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情况、各种环境建立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法律防范体系。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狠抓基础工作。一是企业领导要进一步强化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一些企业领导在决策时往往更注重速度和效率,而忽视或者轻视乃至漠视法律风险的存在,结果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这样不但无法达到经营决策所预期的目标,反而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危害。二是完善与健全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的规章制度是有效地保障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要根据自身实际,对有可能产生法律风险的重要经营行为,包括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以企业规章制度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并不断根据发展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及时给予适当调整和修改,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
要。三是切实抓住防范重点,防患于未然。在风险防范的过程中,企业必须结合经营工作实际、有效地抓住重点,才能够避免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四是加强内部监督与考核力度。企业内部的监督与考核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关键环节,其力度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密切相关。只有在企业中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加强内部监督与考核,才能够对法律风险起到有效的防范作用。
2.狠抓人力资源配置。一是充实法制机构人员,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要不拘一格纳贤,把熟悉法律的人才、熟悉经营的人才充实进法制机构,提升法制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并加强法律工作人员的日常培训和不断提高,努力为法律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进步空间,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二是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素质。要结合岗位实际,对企管、经营、财务、审计等重点岗位、部门,加大相关经济法律知识的日常培训力度,从而保障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参与竞争,减少法律风险。三是强化法律服务职能,建立健全法制机构。企业领导要重视企业的法律工作,形成综合协调的工作机制;同时还应该善于借助外力,聘请法律中介机构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真正起到法律顾问的作用,外靠法律中介机构,内靠企业法制机构,以此来构筑企业立体化法制工作体系,在法律的监督和保护之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有效地降低和防范法律风险。
3.狠抓工作程序。一是法律审查机制,对重大经营活动开展检查,及时预防决策风险。企业法律机构与外聘法律顾问应全面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并真正有效地把好法律审查关。针对重大工程项目,企业法律部门、外聘律师和项目负责人实行工程项目终身负责制,出现问题,一查到底,责任到人。应健全物资采购、销售机制,内部法制机构、外聘法律顾问全程参与,对签约对方资质等法律手续及合同等法律文书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并出具和签署法律意见,以切实有效地防范物资采购成本风险。二是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及时高效地处理各类经济纠纷。在遇到事关企业重大经济利益的案件时,首先要慎之又慎,深入调查,掌握案情,同时要及时向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协调一致,而后统筹兼顾,研究并确定及时、有效的法律对策;在处理经济纠纷时,应与对方充分协调、沟通,争取在解决方法上达成共识;对因协调不成引发诉讼的,还要不辞辛苦,及时制作高质量的法律文书,积极应对。三是开拓多元化法律救济途径。企业要破除旧观念,树立新思路,敢于开拓多元化的法律救济途径,改变传统习惯作法,学会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救济手段和途径。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在违约责任追究成本最小化的前提下,选择最恰当的方式,从而实现追究违约责任人的目的。 4.狠抓合同管理。一是进一步发挥全体法律工作者的作用。建立与、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要建立兼职合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