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案定稿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PPT展示)

1.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情感;

2.分析诗歌内容,鉴赏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训练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流程:引——读——说——析——写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PPT展示)

1、提问背诵:《虞美人》(2人,齐背) 2、由《虞美人》引入本课

封建时代的爱国文人雅士,痛苦莫过于政治上的孤独。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柳宗元在遭贬的孤独中发出的痛苦呻吟。(生齐读课题)

二、作者作品:(PPT展示)

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后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公元八○五年,“永贞革新”失败了。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此诗便作于柳州。有《柳河东集》等。 (PPT播放作者影像资料)

2、创作背景:(PPT展示)

公元八○五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 “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

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柳州时为一同遭贬的四位友人而写的。柳宗元到了柳州任职以后,心情郁闷,在夏季六月的某一天,登上柳州城楼,于是感物起兴,触景生情。朝廷的昏庸,友人的疏离,愁情思绪油然而生,于是挥笔疾书,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分别寄送给刘禹锡等四位友人。诗中既表现出他们相同的际遇和真挚的友谊,也蕴含着他们天各一方、难以抑制的痛苦的情怀,这种情怀是由特定环境下的政治斗争所引发、形成的。

三、诗文诵读:

1、 2、

四、诗文赏析:(PPT展示)

1、赏析

首联: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怀才不遇被贬荒蛮登高怀远之愁)

明确:他登上柳州城楼,所见皆是荒芜辽远的原野,海天相接茫茫的一片,触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战友的疏离,不觉愁情满怀,百感交集,也感到“愁思”无尽,就好似这海一般的广,如天一般的高。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诗人面对着辽阔的大荒野,不禁悲从中来,愁思万端。他想到自己怀着济世之志,参与政治革新,本是为了替朝廷除弊兴利,做一些对百姓有益之事,却不料一贬再贬,政治理想实现不了,离乡去京,使他感到孤独,对战友的思念更深。

颔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敌对势力迫害打击之愁) 惊骇的狂风刮过荷塘水面,波浪起伏颤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荷花乱摇,东倒西伏,密集暴雨,胡乱吹打,侵袭着覆盖薜荔的围墙。

“芙蓉、薜荔‘象征着诗人和诸友的高洁品质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屈原《离骚》中有:“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芙蓉”、“薜荔”来比拟自己的品德的高洁,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周敦颐《爱莲说》中有“莲,花之君子者也。”

惊风、密雨隐喻朝廷上那些猖狂肆虐地打击进步力量的腐朽势力。“乱飐芙蓉水,斜侵薜荔墙”看似写景,实际上是写黑暗势力对柳宗元他们连续不断地屡次进行陷害中伤,以致一再受贬,这正是政治上的打击。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风雨飘摇,诗人因罪被贬,愁思满怀。

颈联: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身居异乡、远离故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

明确:向远处看,只见山岭绵绵,林树重重,遮住了诗人远望的视线,那曲曲折折的柳江,恰似我的曲结的愁肠。

对政治的抱负不绝,对友人的思念无限,但被重重山岭阻断,满腹愁思无形,但却似山岭林树重重叠叠,就如柳江江水滔滔不绝,又百转千回。

尾联: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与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之愁)

明确:共同的遭遇,相同的命运,都被贬到了荒远的地区,却各处一方,音信不通,不能互致问候。“滞一乡”的“滞”不仅是柳宗元当时的处境,而且也是他最终的命运,最后他客死于柳州任上,“滞”不仅是全诗的愁思的凝结点,也是他一生命运悲惨的终结点。

小结:

①怀才不遇被贬荒蛮登高怀远之愁 ②敌对势力迫害打击之愁

③身居异乡远离故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 ④与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之愁

全诗用“愁思”贯穿,首联登高望远,引出愁思,颔联见到芙蓉、薜荔横遭摧残,引起身世之感,又添愁思,颈联,远望友人,岭树重遮,江流阻断,使人愁肠百结,尾联音书断绝,各滞一方,倍感寂寞,愁思更深。

五、整体感知:(PPT展示)

诗用“愁思”贯穿。

首联登高望远,引出愁思;

颔联见到芙蓉、薜荔横遭摧残,引起身世之感,又添愁思; 颈联,远望友人,岭树重遮,江流阻断,使人愁肠百结; 尾联音书断绝,各滞一方,倍感寂寞,愁思更深。

五、探究思考:

1、作者说“愁思茫茫”,联系全诗看,因何而“愁思茫茫”?

明确:作者因自己被贬荒蛮之地,感慨仕途风波险恶而愁绪满怀,因友人望而不见而生牵挂思念之愁。

2、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愁思的?(本诗中用到了哪些意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描绘了怎样的意境?结合诗人的遭遇,体会思想感情)

明确:借景抒情,景中见情。“高楼大荒”“ 海天茫茫”“ 惊风乱飐”“ 密雨斜侵”“ 岭树重遮”“ 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对唐代的贬谪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诗人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远近结合,景中见情地把自己的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哀景写哀情。

六、课堂拓展:

“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一种抽象的心理活动,看不见,摸不着,那么要描写这种抽象的愁怨就难了。但文坛仍有巨擘,丹青自有高手。“愁”在古人笔下,还是被写得非常具体形象生动的。

关于愁绪的诗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请大家试着找出一些描写愁绪、愁情的诗句来。

1、教师整理关于愁的诗句:(PPT展示)

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②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④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⑤清愁,杨柳岸边相候。——辛弃疾《粉蝶儿》

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案定稿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PPT展示)1.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情感;2.分析诗歌内容,鉴赏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训练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流程:引——读——说——析——写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PPT展示)1、提问背诵:《虞美人》(2人,齐背)2、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et9b988cn44s0w0d4ij47hq70zb7d011w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