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泵管配管设计与布置:混凝土输送泵按混凝土浇筑顺序配管,并尽量缩短管线长度,少用弯管、软管。 (3)泵送管的固定
a..水平管每节用钢筋焊接的支架支撑,且支架应支在泵管接头处。 b.在输送泵近端泵管处设固定支撑,并在弯管处设固定支撑,以减少因泵管不固定所造成的压力损失。
c.垂直管下端弯管,不应作为上部泵管的支撑点,应设置固定底座作为上部管道自重的支撑,且应保证弯管易拆除,以便及时排除堵管等故障。
d.垂直管向上支搭在楼梯间管道井处,在每楼层用架管固定,并用木楔塞紧。
e.布料杆的布置:根据施组施工段划分、结构平面尺寸及布料杆覆盖范围,确定布料杆的合理位置点,以便能均匀、迅速地布料。 4.8.3施工缝的留设与处理:
施工缝应留设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1)水平施工缝:地下室外墙在基础底板上300mm处留设水平企口缝,内墙在墙底;其余部位水平施工缝均留设在墙底及顶板下口,在地下顶板处水平施工缝加膨胀止水条。
(2)垂直施工缝:地下室底板不留施工缝,各层顶板施工缝留设在跨中的1/3范围内,墙体留设在门洞口梁跨中1/3处或纵横墙的交接处,对于地下室外墙留设施工逢应加钢板止水带。
(3)水平、竖向施工缝的处理: 浇混凝土前,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铺一层5-10cm厚与混凝土同配合比的无石混凝土为结合层,同时振捣密实,确保新老混凝土接搓质量,浇混凝土完毕后,加强养护工作。
4.8.4混凝土的浇筑:
4.8.4.1垫层混凝土:垫层混凝土设计为C15,泵送,事先用钢筋钉入地基土内,找好标高,间距1.8米,待平板振后,用二米靠尺找平。每小段要求7-8个抹灰工,一次性压光一次。 4.8.4.2底板混凝土浇筑
(a)混凝土的浇筑采用自然坡度、分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施工工艺。为防止混凝土浆流淌太远,拉长浇筑面,可在混凝土坡度前端设临时挡浆板,挡浆板高40cm,并随混凝土浇筑速度向前推进。 (b)混凝土采用双向法振捣,即在混凝土坡顶,坡脚同时布置两根振捣棒,上振动棒布置在混凝土卸料处,下振动棒布置在靠近混凝土坡脚处,随着混凝土浇筑,振捣棒也相应跟上,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 (c)混凝土浇筑至标高后,去除混凝土表面浮浆,用长杠刮平,在混凝土初凝前用铁滚子碾压数遍,再用抹子拍打振实,至少搓压三遍以增加混凝土表面的密度,减少混凝土表面裂纹。 4.8.4.3墙混凝土浇筑
浇筑墙混凝土前,先在底部均匀浇筑5cm厚与墙体混凝土同配合比的无石混凝土,并用铁锹入模,不应用输送泵直接入模。
浇筑混凝土墙体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h,因此必须安排好混凝土下料顺序、浇筑方向及振动棒、操作人员的数量。 振动棒移动间距应小于50c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为度,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动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为防止出现漏振,须在洞口两侧同时振捣,下料高度也要一致,大洞口的洞底模板应开口,并在此浇筑振捣。
混凝土墙体浇筑完毕后,将预留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标高将墙体表面混凝土找平。 4.8.4.4板混凝土浇筑:
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并用铁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抹子抹平,严禁用振动棒铺摊混凝土。 4.8.5 混凝土的养护
4.8.5.1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a)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不仅要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润湿,还要提高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以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混凝土表面先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后盖两层矿棉被,表面还应加一层塑料薄膜,以避免突然降温降低混凝土表面温度,所有覆盖物应迭缝搭接,骑马铺放。 (b)混凝土的养护时间根据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最低气温之差及据此计算的应力值而定,当温差小于20℃时,可拆除保温及模板。
4.8.5.2混凝土浇筑完毕,在24h以内加以养护,一般养护期为7天,对掺有缓凝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4.8.6混凝土取样:
(1)混凝土试块应按GB50204-92中第4.6.7条要求进行取样,冬季施工必须增加二组同条件试块,并将资料归档。
(2)所有标养及同条件试块,均应按要求做好养护和保管,确保其强度准确反应现场情况,作为现场拆模的依据及能够满足设计图纸要求。
4.8.7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
(a)为了进一步摸清大体积混凝土不同深度处温度的变化,随时监测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情况,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根据工程的平面形状等不同情况,在有代表性的地方设测温点,如混凝土边、转角处、混凝土正中等,每个测温点应测四种温度: A.混凝土下部温度----垫层混凝土以上10 cm处; B.混凝土中心温度------1/2混凝土高处;
C.混凝土上部温度-----混凝土上表面往下10cm处;
D.混凝土表面温度-----覆盖物下的温度。
(b)混凝土的测温采用电子测温法,浇混凝土前在不同的深度上留洞设电子测温头,尾线伸至混凝土外并固定好,测温时即可用电子测量仪直接读数。
(c)测温频率:0-3d每2h 测一次,3d以后每4h测一次。 4.8.8混凝土内部应力的计算
根据每日测温结果,计算出混凝土的内部应力,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相比较,便可知此时混凝土的安全系数。
(1)混凝土水化热的绝热温升 T(t)=(C×Q/C)· P(1-e-mt) (2)混凝土的收缩当量温差 Ty(t)=ey (1-e-0.01t)×M1×M2×...Mn (3)各龄期混凝土弹性模量 E(t)=Ec·(1-e-0.09t) (4)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值 d =(E(t)·a ·T/1-g)·H(t)·R 式中 T=T0+2/3T(t)+Ty(t)-Tn (混凝土浇筑前应力核算) T=T1+2/3(T2-T1)+Ty(t)-Tn (用实测温计算)
C:每立方米水泥用量(kg/m ) Q:每公斤水泥水化热 c:混凝土的比热 p :混凝土的密度 e:常数 2.718 m:经验系数 0.2~0.4 t:龄期 ey :标准状态下最终收缩值 M1....M10 :非标准条件的修正系数
a :线膨胀系数 Ec:混凝土最终弹性模量 H(t):松驰系数 R:混凝土外约束系数 V: 混凝土的泊松比 T0:混凝土入模温度
Th:混凝土稳定后的温度 T1:实测混凝土表面温度 T2:实测混凝土中心温度
Tn:各 期混凝土实测温度 L:基础长度mm b=(Bx/dE(t))1/2系数 Bx:地基水平阻力系数 4.8.9混凝土预防碱集料反应
根据建委“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技术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特制定如下控制碱集料反应措施:
(a)技术部门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依据工程设计要求,针对工程的类别编制具体的预防碱集料的技术措施。
(b)材料管理部门在材料采购及供应过程中,必须要求供应商提供有关碱集料反应的有关技术资料:水泥的氧化钾、氧化钠的含量报告,外加剂、掺合料的碱含量报告,对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必须提供砂石碱活性种类报告。
(c)试验管理部门作好现场原材料的复试检测工作,在配合比设计时,必须严格选用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和料等原材料,对有特殊要求的工程,所开配合比必须在备注栏中注明每方混凝土的碱含量。 (d)技术部门必须采取措施预防碱集料反应,并收集有关碱料反应的资料,作为交工资料存档备查。
(e)质量检测部门在工程检查和验收过程中,必须检查有无关于碱集料反应的措施资料,未按规定执行的不得进行工程质量核定。 (f)配制II类工程用混凝土应当先考虑使用B种低碱活性集料以及优选低碱水泥(碱含当量0.6%以下),掺合矿粉掺合料及低碱、无碱外加剂。
(g)使用的水泥、外加剂及矿物掺合料,根据建设工程的需要必须提供产品有关技术指标及碱含量的检验报告。 4.8.10混凝土成品保护
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如不加以保护易使阴阳角受损,直接影响清水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同时,开关盒预留洞、上下水管的保护也间接影响到清水混凝土的观感效果,故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成品保护: (1)主体结构中,门洞、墙角、窗台均采用2cm×4cm的板条,组成阳角,护在阳角上,用铅丝扎牢,楼梯间踏步采用铺板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