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铺设竹胶合板 按事先已设计好的铺设方法,从一侧开始,铺设竹胶合板的上皮不得低于阴角模的上皮,一般高于1~2mm为宜,以保证刮完腻子后阴角方正、顺直。竹胶合板必须与小龙骨钉牢,在钉竹胶合板时应用电钻打眼后再钉钉子,以防止竹胶合板钉的起毛或烂边减少使用次数。
(6)校正标高及起拱 按钢筋上的过渡标高控制线,即上层500mm水平线,挂线检查各房间顶板模板标高及起拱高度,并用杠尺检查顶板模的平整度,并进行校正。
(7)刷脱模剂 将模板面上的杂物用气泵吹干净后,涂刷水性脱模剂,涂刷要均匀,不得漏刷。 4.5.5拆模条件
(1)墙、柱模板应以同条件试块确定拆模时间,确保混凝土表面不会缺棱掉角、蜂窝麻面。
(2)板、梁底模应在同条件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拆除。梁跨度超过6m时必须在同条件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方可拆除。 4.6脚手架工程: 4.6.1方案选择
4.6.1.1地下室结构内架采用Ф48×3.5满堂红钢管脚手架。
4.6.1.2为防止扰民及民扰事故发生,施工主时采用外架全封闭到顶,并采用防尘、防噪音密闭安全网降低施工噪音及灰尘对居民的影响。 4.7.2.1地基处理:
(1)在基坑四周宽度双排架范围内,采用2:8灰土分层回填夯实,达到密实度要求。上面浇筑300mm厚C15砼。并垫50mm厚300宽通长脚手板,立杆底部加扫地杆,纵向扫地杆距底不大于120mm。
(2)立杆采用下双上单,立杆纵向间距1.5m,横向间距1.2m,内立杆距墙皮距离0.3m,步高1.7m。
(3)立杆不能错接,应使用对接接头,接头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防入雨雪: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个相邻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错开距离不得小于500mm,立杆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为距离不应大于步距为1/3,下部两根立杆都必须用直角扣件与大横杆扣紧,以保证两根立杆共同工作,单杆和双杆连接采用上部单立杆与下部两根立杆之中的一根对接,立杆顶端应高出建筑物檐口皮1.2m,立杆的垂直偏差,使其全高垂直偏移不大于1/1000 (全高不大于70mm)。 (4)纵向水平杆(大横杆):
大横杆设在小横杆之下,相邻步架的大横杆应错开布置在立杆的里侧和外侧,以减少立杆偏心受荷情况,大横杆必须与立杆扣紧不得遗漏,大横杆对接同立杆要求,大横杆的长度不宜小于3跨,并不小于6m,同一排纵向水平的偏差不大于5mm。 (5)小横杆:
每一主节点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对双立杆则设于双立杆之间,相邻立杆之间需加设一根小横杆。横向水平杆伸出大横杆外出的长度不宜小于150mm。 (6)剪刀撑:
在脚手架外侧立面沿着整个长度和高度连续设置双剪刀撑,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7~9根之间,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大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在450~600之间,最下面的斜杆与立杆的连接点离地面不宜大于500mm,斜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除斜杆两端扣紧外,中间应增加2~4个扣结点。详附图。 (9)水平斜拉杆:
横向支撑的斜杆由底至顶层呈之字型连续布置,斜杆应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邻的立杆或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
(10)护栏和挡脚板:
在铺脚手板的操作层上必须设二道护栏和挡脚板,设在外排立杆内侧,上栏杆高度为1.2m,中栏杆居中设置,挡脚板也可用设一道离脚手板200~400低栏杆代替。脚手板应铺设严密、牢固、平稳、靠墙一侧脚手板离墙面不应大于150mm,脚手板两端用10#铅丝固定牢靠。
(11)安全网:
脚手架外侧立面用采用防尘、防噪音密目安全网满封,下口封严,在操作层设水平兜网,第一步架应满铺脚手板,每隔4~6层加设一层水平安全网,无水平安全网接口处必须连接严密与建筑物之间缝隙不大于100mm。安全网必须与结构连接严密牢固,严禁使用损坏和腐朽的安全网。
4.7.2.3脚手架使用要求
(1)操作层上的施工荷载2700N/m2,严禁超载。脚手架分段搭设好后,应分段办理脚手架验收,验收合格方准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不允许任意拆改脚手架,若需做局部拆改时,需经施工负责人同意,由架子工操作。
(2)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雨天应停止脚手架作业,雨雪后上架操作应有防滑措施,应扫积雪。
(3)应设专人负责对脚手架进行检查,特别对大雨、大风、解冻后,对脚手架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项目:地基是否积水,脚手架立杆沉降否,各结点处杆件的安装,连墙体,支撑,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4)工地临时用电线路的架设及脚手架接地避雷措施等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的有关规定执行,经过脚手架的电线要严格检查并采取安全措施,在脚手架上的电焊机、振动器必须设在干燥的木板上。
4.7.2.5脚手架安全管理
(1)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国家现行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考核合格的架子工,上岗人员应进行体检,体检合格者方可上岗。
(1)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 (2)脚手架的质量必须按规定要求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3)脚手架搭设按下列阶段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在架子基础,架子分段完成后,应由总工、技术、安全、施工工长等部门按项目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单合格后,方可使用。 (5)脚手架需按顺序拆除,从上至下进行,工长对拆除班组进行专项交底。 拆除顺序为:
安全网-防身栏―挡脚板脚手板-小横杆-大横杆-立杆-脱杆-纵向支杆
(6)拆除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4.7钢筋工程
4.7.1钢筋原材料的进场
进场的钢筋及型材必须有材质出厂证明,材质报告及合格证等技术资料并注明吨位,对无证的钢材一律不准进场。
所进钢材由公司中心实验室做复试,按照北京市有关规定,需作见证取样的钢材原材,由见证试验室进行试验。 钢筋的配料、加工由项目经理部派专人负责。 4.7.2钢筋制作
所有钢筋均由现场钢筋加工车间进行加工。
钢筋放样前必须领会图纸设计意图,熟悉钢筋混凝土有关规定及规范要求,钢筋放样专人负责,钢筋料表由项目总工审核签字方可加工。
钢筋加工制作应严格按料表进行,钢筋加工完成后,由质检人员检查验收合格,方准进入施工作业层。 4.7.3钢筋连接
如业主及设计有要求,按照业主要求,否则按以下原则施工:
4.7.3.1水平钢筋:凡钢筋直径大于18mm的钢筋均以闪光对焊为主,底板钢筋连接部分采用套筒冷挤压;凡钢筋直径小于等于18mm的钢筋均采用搭接接头。
4.7.3.2竖向钢筋:墙体、暗柱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8mm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直径小于18mm的钢筋均采用搭接。
4.7.3.3钢筋接头位置及数量必须满足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
(1)基础底板通长钢筋采用闪光对焊和冷挤压连接,接头位置下铁在跨中,上铁在支座,同一截面接头率≤50%。
(2)钢筋混凝土墙暗柱主筋,每侧超过4根或总数超过4根时,应分两此搭接,第一个接头距楼面45d,接头间距应≥35d,且不小于500。 (3)墙体竖筋接头在楼面以上45d,钢筋搭接长度为45d,三层以下相互错开间距大于500,三层以上不用错开。水平钢筋搭接45d且相互错开大于500。 4.7.4钢筋的绑扎
4.7.4.1基础底板钢筋绑扎:铺放基础底板下层筋,铺完绑扎后设置上层支撑铁,支撑铁采用Ф25钢筋制作,间距1m,并每隔两米设置Ф20的斜撑,最后铺放绑扎底板上铁,找出在垫层上弹出的插筋位置,并校正准确,绑扎固定,排放钢筋时应注意钢筋接头的错开,严格按料表配筋排放,加好预制混凝土垫块间距800,保证底板钢筋保护层厚度为35mm。